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机器人”走进生产车间 联盛益康农产品深加工率先进入“无人时代”

“机器人”抓起一袋大蒜半成品,识别出相应投料口,投放进传送带……走进位于青岛莱西市的青岛联盛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粉粒车间,一个“机器人”正在投料口进行投料操作,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几分钟的时间,数吨大蒜从储物台被运送到了操作台,经过加工就成了销往市场的蒜粉。

青岛联盛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粉粒车间智能化操作

这是智能化生产赋能农产品深加工的真实写照,使用智能化作业,企业效益提高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而效益的背后,是企业科研和创新的投入。近年来,青岛联盛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不断适应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让技术领先行业半步”的理念,连年增加科研投入,从机械化操作向智能化操作稳步迈进,目前公司5个生产车间已经实现无人全自动化,成为国内生产能力最大、工艺流程最先进、出口量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也是全国同行业唯一一家获得BRC A+国际认证的企业。

青岛联盛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头蒜”到“一筐菜”的全产业链

由最初的脱水大蒜制品发展成为集农副产品种植采收、储存、冷藏、加工、出口为一体的省级农产品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联盛益康用了9年的时间。

全球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山东。作为中国高辣度蒜种植基地,有着胶东半岛最大的蔬菜种植、加工基地的农业大市莱西,有着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先天优势。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2013年,联盛益康投资3亿元在莱西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2014年正式投产,主打的便是脱水蒜制品。9年来,联盛益康脱水蒜制品市场占有率已达25%。同时,立足大蒜产业,联盛益康把更多蔬菜种在了产业链上,强链延链补链,不断以新产品的开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成功把“一头蒜”做成了“一筐菜”的朝阳大产业。

目前,联盛益康公司在全国拥有蔬菜种植基地5万余亩,有机基地4000余亩,以大蒜、白洋葱、辣根种植为主。公司将这五万亩蔬菜种植基地作为“第一车间”,采取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保证从源头到最终产品的质量一致性。由此也形成了农户安全性生产、企业规范化收购加工、市场高质量销售的一条龙经营模式。截至目前,联盛益康已推出超低菌大蒜制品、洋葱、辣根、胡萝卜、青红椒、青梗菜等一系列脱水蔬菜产品,2023年销售量继续保持1万多吨,销售收入近两亿元,持续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位的排名。

但显然,联盛益康并不满足于此,“公司计划一年内年生产力达到18000吨,3年内出口量达20000吨以上。”总经理张海峰说,然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就要不断地向环节要品质,向科技要产能。

“机器换人”引领农产品深加工进入“无人时代”

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逐步升级,对农产品深加工的品质、品类、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市场多元化、快捷化需求增长,联盛益康不断增加科学研究投入,“公司科研人员占比38%,先后自主研发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软著3项,5个车间已实现无人全自动车间……”张海峰介绍,公司设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与齐鲁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专家工作站,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

“让技术领先行业半步。”联盛益康从成立之初到厂房工程建设、生产工艺设计、设备设计改装、生产基地建设、原材料选购等,无一不渗透这一理念。从原料到半成品阶段,联盛益康就采用了高压空气脱皮、废料回收利用、热能回收3项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效率,回收的废料、热能还能再次用作牲畜饲料、蒜皮烘干热源,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2020年,公司投资2000万元引进智能自动化投料系统,由机器人代替人工投料,产业工人只需要调试好设备,原本的投料工作全部由自动化设备代替,这不仅没有了过去的粉尘等杂物,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

通过科技创新,使用机器人作业,效益呈数十倍、几百倍的提升,联盛益康不断地尝到了智能化生产的甜头。2014年,公司购进了世界领先的布勒A级双红外双色色选机,一台机器可以替代100名拣选工人,但产品生产效率却提高了30%。2021年,公司建成并投产使用目前国内产能最高、工艺最先进的全自动智能化辣根生产线;2023年,公司投资10075万元,扩建年产 1 万吨新型蔬菜精深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组建蔬菜深加工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实现了从基地种植、冷藏、深加工出口链条式经营模式。

“自动化生产线的不断升级,倒逼产业工人队伍专业化。”张海峰说,9年前试生产阶段,一线工人干的普遍都是体力活,一条生产线上大概有100人,年龄普遍都在40岁左右,文化知识水平也没有特别要求,然而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人的专业化程度也有了大幅提升,一线工人从干体力活转变成了干技术活,只需要操作机器,剩下的让机器完成即可。

伴随着设备工艺不断地转型升级,联盛益康8个车间,其中5个已经实现无人全自动车间,企业由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不断迈进的同时,产值也不断突破倍数增长,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B端市场的火爆催生着C端市场的诞生

凭借着先进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一流的产品质量,联盛益康在“群雄逐鹿”的B端市场独占鳌头,尤其是海外市场持续火爆。9年来,联盛益康将生意做到了北美、南美、欧洲、东南亚……成为雀巢、联合利华等6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供货商。 要知道,同行业企业能为2至3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供货就已算是佼佼者了。

市场是对品质最好的认可。公司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先后通过了ISO22000、HACCP、BRC A+、HALAL、KORSHER 、Global-GAP、sedex社会责任审核和美国FDA审核以及欧美有机产品认证。其中BRC A+国际认证是全国同行业唯一一家获得者。同时,公司参与了“中国调味品原料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参与起草、审定“脱水大蒜”“脱水白洋葱”“甜椒(色素椒)”和“山葵”4项团体标准的制定。目前,联盛益康的产品已被广泛用于香辛料、调味品、食品以及大蒜油、大蒜多糖提取等药用领域,公司不断以品牌管理、食品质量作保,推动脱水蔬菜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和脱水蔬菜相比,国内消费者更喜欢消费鲜蒜,“目前公司研发的新产品黑蒜,是一种带皮鲜蒜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经过发酵后制成的健康食品,其微量元素含量高,味道酸甜可口,市场销售价格比鲜蒜高10倍。” 张海峰介绍,黑蒜产品的研发,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还迎合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打开了C端乃至国内市场的缺口。接下来,公司还将继续研发黑蒜酒、黑蒜饮料等黑蒜浓缩制品,实现大蒜由普通生活调味品向新型功能性保健食品的转变,实现大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延长大蒜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

同样地,从“走出去”到“双循环”,该公司也在审时度势,不断调整发展战略,针对国内市场,找出发力点,探索突破点,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探索更多如盒马鲜生、沃尔玛、海底捞等新零售合作的模式,研发适合国人口味的大蒜等蔬菜制品,针对不同销售场景,形成成熟的供应链模式,及时补齐企业在国内供应链模式运营的“短板”,实现贸易“双流通”。

从“一头蒜”到“一筐菜”脱水蔬菜产业链的延伸,从几小时到几分钟的跨越……这些变化背后不仅是时代的变迁,更是产业发展的大迈步,青岛联盛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用科技赋能生产、与市场同频共振的发展中,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的蜕变,更实现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增收,实现了产业全链条发展。市场上需要这样的企业带动,行业内也需要这样的企业标杆,为市场带来更多新的惊喜,为行业发展打开更广的思路,在“无人时代”催生出更多的产业新机遇。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林红  通讯员  迟翔飞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