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谁是老年助餐市场的“背后推手”?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

26条意见条条关系老年人生活,件件增进老年人福祉,其中第一条就是“扩大老年助餐服务”。

前不久,青岛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聚焦老年人就餐需求,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发展灵活多样的老年助餐服务,推动形成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投入有保障、安全有监管、服务可持续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近年来,青岛市聚焦“老有所养”,创新拓展“建立一套机制、编制一张网络、完善一条流程”等方式,打造“暖心暖胃、好吃不贵”的老年助餐服务品牌,运营老年助餐机构1229家,共有18.4万老年人享受到了助餐补贴,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的养老助餐体系。

那么,缘何逾千机构抢“食”青岛老年助餐市场?究竟谁在倾心守护青岛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企业多元运营为“食”惠

位于李沧区永清路的绿君源八宝粥门面不大,但是门脸上“助老餐厅”四个大字非常醒目,“关爱老人从每一餐开始”的标语让人心里暖暖的。

绿君源八宝粥“助老餐厅”

“我们这个助老餐厅是去年开业的,签约和就餐老年人数稳步增长,每天平均服务老年人100多人次,一年服务老年人数万人次。”绿君源八宝粥负责人杜少会告诉记者,青岛绿君源餐饮服务管理有限公司从事餐饮服务有10年时间,营养师会根据老年人口味搭配、营养配比、健康饮食等综合制定每周食谱。

记者了解到,青岛绿君源餐饮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此前重点面向学校提供配餐服务,此次首次开办助老餐厅实体店,旨在支持助老公益事业。助老餐厅开业后,由于老年人口口相传,带动了周边居民来餐厅就餐。

绿君源八宝粥“助老餐厅”

“餐厅每天提供20多个菜品,偏清淡、软烂,一顿午餐12元,老年人享受4元补贴后,只需要交8元。”杜少会介绍说,也有社区年轻人等消费者建议增加麻辣、香辣菜品,餐厅也会根据社区居民需求适当增加菜品,但是不会为了吸引更多客源、赚取利润而改变参与敬老公益事业的初衷。

如果说,专业餐饮企业的老年助餐以菜品取胜,那么,养老服务站则以多元化服务占优。

“绿城青岛颐养中心成立已有3年时间,中心依托颐乐学院,率先试水‘悦龄餐厅’,服务人群从学员向居民延伸。去年开始,悦龄餐厅被纳入全市老年助餐体系,老年人在享受到健康美味餐饮的同时,深切感受到政府的关爱。”绿城颐乐学院院长周丽娜告诉记者,中心现有颐乐学院、助老餐厅、颐养照护中心三大板块。白天,老年人在这里参与技能类、技艺类、健康类等60多门课程,享受生活、康复、托养、心理指导、辅具租赁等各类日间照护服务,中午吃顿美味的午餐,既“有饭吃”,还能“找乐子”,很多老年人“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绿城青岛颐养中心“悦龄餐厅”

作为延川路养老服务站,悦龄餐厅辐射周边侯家庄社区、九水社区等社区老年人,服务老年人上万人次。

“餐厅最低消费是10元,老年人补贴是3元-4元,花6元就可以吃到两荤一素的午餐。”周丽娜介绍说,餐厅配有专门的营养师,制定了300余道营养合理的食谱,通过全面评估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口味需求和营养健康状况,量身定制低油低盐、软硬适中、营养搭配合理的老年餐,下一步会提供定制式营养膳食套餐。

绿城青岛颐养中心“悦龄餐厅”

“每次我到餐厅买饭,看着10多种荤素菜和花样点心,解决了一家众口难调的问题,太幸福了。”绿城社区老年人这么评价。

“当时餐厅投入有几百万元,保持微利的运营状态。现在不仅是老年人来吃,年轻人都知道这个地方了,会带动经营提升。”周丽娜表示,作为养老服务综合体,中心还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急、康复等63项居家上门服务。下一步,中心会完善各项服务功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绿城颐乐学院

在上流佳苑社区,记者了解到老年人助餐新“食”惠。

正逢中午,鱼香肉丝、清炒山药、红烧排骨、炸黄花鱼等10多道美味菜肴让食堂内飘着饭香。

上流佳苑助老大食堂

“自2018年以来,上流佳苑助老大食堂从未涨过价,对本社区老人助餐打3折,然后再享受青岛助老补贴。”上流佳苑社区党委办公室主任康保兰告诉记者,如有其他老人前来就餐,也可以享受市区两级补贴。7年来,大食堂服务老年人10余万人次,惠及周边金水源等多个小区。

上流佳苑助老大食堂

为了满足老年人送餐需求,上流佳苑社区配备了8名志愿者,通过志愿者积分体系,将便民送餐量化成积分。比如,志愿者给老人送一次餐可以得到8积分,相当于8元,可以用积分在社区幸福街上任何一个店铺消费。

上流佳苑助老大食堂

“在为老服务过程中,我们还探索了市场化经营模式。”康保兰介绍说,社区在开设助老大食堂的同时,同步成立了上流绿色餐饮有限公司,建立中央厨房,统一为周边学校、产业园、便民早餐车、助老大食堂等便民服务板块送餐,统一购买、配送,减少人工等运营成本。“助老餐厅这块很难有大的盈利,因为价格很低,所以我们需要依靠其他板块的营收,源源不断地给这个食堂输血。”康保兰表示。

政府多元聚力办“食”事

“李沧区采取多方共同发力、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多元聚力把‘食’事办实。”李沧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宋伟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区运营82处助餐点,签约老年人7800余人,惠及老年人8万余人次,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尝到幸福滋味。

李沧区通过综合考量辖区内老年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等因素,实行“中心带站联点”模式,依托1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中心厨房,在多个社区设立以助餐功能为主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同时,李沧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经营自主的理念,引入绿君源、咱家厨房等专业餐饮企业,丰富了老年人的就餐选择。该区充分利用物业服务企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等优势因素,指导绿城物业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集体经济助力下,上流佳苑等社区牵头打造了7处助老大食堂,将送餐服务、志愿服务相结合,打通老年助餐服务的“最后一米”。

“区内爱心企业拿出一张小饭桌,打造‘敬老小饭桌’,为固定几位老年人提供餐饮交流平台,每顿饭只需要缴纳0.99元。每天到了11点,如果哪位老人没来,同桌老人或老板会打电话问问老人什么情况,以防出现意外。”宋伟介绍说,李沧区发动慈善资源和有爱心的公益组织设立了“日善堂”“一念日善堂”,作为助餐项目的有益补充。另外,全区6家养老机构打开“围墙”,为周边社区的老年人提供营养菜品,老年助餐服务网越织越密。

当前,青岛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超过238万人,老龄化率达23%。其中,独居、孤寡、高龄、失能等特殊老年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诉求,尤其是“吃饭难”问题,愈发引人关注。

为此,青岛市在2020年市办实事中提出“建设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90个”,在2021年提出“建设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0个”,在2022年提出“新建、改扩建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100个,完善提升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100个”,在2023年提出“建设以助餐功能为主的社区(村)养老服务站600处”。今年,市办实事再次提到助餐内容,“建设以助餐功能为主的社区(村)养老服务站(点)500处,助餐补贴对象扩大至65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池子崖社区养老服务站老人为助老餐厅“点赞”

根据青岛市老年人助餐补贴政策,65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到老年人助餐服务机构就餐,可以享受市级每人每顿午餐3元的补贴。青岛市65周岁及以上2-4级失能、重度失智老年人签约护理型家庭养老床位后,在购买助餐服务时,可以叠加享受5折家庭养老床位补贴和老年人助餐补贴。

此外,青岛市对新建的养老服务站,根据其建设规模和服务功能,给予3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助餐机构运营补贴按享受助餐补贴的老年人午餐就餐日均人次给予运营补贴,日均助餐达到30-39人次的,每年补贴2万元;日均助餐40-49人次的,每年补贴3万元;日均助餐50人次以上的,每年补贴5万元。

“政策引领,是我们开展各项服务的动力。”周丽娜告诉记者,绿城颐养中心在2012年建成时只是物业的一个配套。现在,随着青岛市、李沧区各项居家社区养老、助餐政策的实施落地,中心服务日益丰富和完善,参与老年人越来越多。

不过,这些补贴也是有条件的。青岛市规定,各区(市)民政部门每年底对辖区的助餐机构开展满意度测评,满意度达到95%以上的,全额拨付运营补贴;满意度为80%-95%的,按运营补贴的80%拨付;满意度低于80%的,不予补贴。

科技赋能享“云”助餐

老年人通过“青岛民政”微信公众号,进入“青岛养老地图”,搜索心仪的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上流佳苑社区老年人通过由中国广电山东网络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开发建设的“上流佳苑智慧电视服务平台”订餐;市民通过“云闪付”APP为家中老人“代订餐”……老年助餐处处体现着科技的智慧。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助餐服务行稳致远,青岛市通过“建立一套机制、编制一张网络、完善一条流程”等方式,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的养老助餐体系。

在运营方式上,青岛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城市地区,实行政府政策支持下的助餐服务市场化运营模式;在城乡结合地区,实行政府、集体、企业、慈善、个人等多方共同发力、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在农村地区,由基层党组织争取多方资源,领办助餐机构,保障老人需求。

针对传统助老食堂存在支付方式不便、资金监管不严等问题,青岛市民政局会同市人社局、中国银联等单位,开发了达到银行业内标准的助餐结算平台,并接入全国银联结算系统。平台在社保卡上整合了助餐账户、高龄综合补贴账户、养老金账户等,让老年人能够“一卡养老”,实现了民政与人社领域信息数据的互通共享。老年人签约登记后,可通过人脸识别或刷社保卡的方式支付费用,实现“一次登记、全城通享、终身可用”。

莱西市日庄镇胡家都村万林居家养老服务站助老餐厅

据悉,银联为青岛市研发了助餐系统结算设备,这是全国首个针对养老助餐场景设计的定制化结算设备,可固定可携带。该设备根据各区(市)不同补贴政策嵌入了个性化资金结算模块,识别老人身份信息后,即可计算老人享受的补贴额度并自动扣除,既能提高助餐结算便利度,又杜绝了伪造数据、计算失误等问题,实现了流程简化与监管严密的统筹兼顾。

此外,青岛市还将助餐信息平台与“云闪付”平台连接,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云闪付”APP上签约、点餐、付费,同步享受政府补贴。此外,老年人的子女、亲属、朋友也可以实名制为老年人点餐,让点餐更便利,支持孝心爱心发扬光大。

布局未来好“食”光

前期,青岛市相关部门面向青岛市4个街道18个社区(村)开展了青岛市城乡居民养老服务需求的抽样调查,了解老年人对养老方式和服务项目的需求,以便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辅助。

青岛市城乡居民养老服务需求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接受居家养老或家庭养老床位的505个受访者最需要的服务项目依次有:常规体检、送餐上门、紧急呼叫及救援、助餐、室内保洁、上门维修等服务。

其中,老年人对送餐上门总体需要程度折算为78%,是得分较高的一项服务,尤其农村老人对送餐服务更有需求。据调查,目前城镇地区的一些社区养老中心的“送餐”服务是通过整合外卖快递资源来实现。

此外,助餐(到助餐点用餐)服务总体需要程度折算为76%,也是得分较高的一项服务。但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有时去“助餐点”吃饭也存在障碍和困难,因此“送餐上门”对于他们来说,更加有需求。据了解,北京某些社区养老机构会在社区内设一些“分餐点”,届时附近老人可以去“分餐点”领取饭菜,这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是一个极大的方便,同时也避免了挨家挨户上门送餐的费时费力。

此次调查显示,“助餐”“送餐”服务渗透率不算高。这有老人生活习惯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产品价格与老人承受度存在差距。老年人往往因为高几块钱而放弃享受“助餐”服务;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确实有需求,但因为行动不便或者离就餐点过远而放弃,这些都是老年助餐消费的“痛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助餐”服务只有建立在一定人数参与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进而步入良性循环。如果助餐机构吸引的人数不够多,即便有政府政策补贴,也很难维持长久。

调查建议,政府和企业在推广助餐、送餐等养老服务时,要有市场意识,换位思考,多借鉴成功经验,从餐饮服务提供商、老年消费者等不同角度看问题,促使老年食堂的产品、服务、定价等达到甚至超出老年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这样才能对老年人产生吸引力。同时,在宣传推广方面也要考虑老年人对价格敏感的特点。目前的助餐服务政策主要是给就餐老人一定补贴,优惠方式比较单一,对老人缺乏黏性。调查建议,可以辅助一些其他优惠措施共同发挥作用,例如发放免费消费体验券、充值给优惠、积分打折等手段,可以起到留住老人的效果。

为此,《青岛市养老服务补贴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老年人送餐补贴标准,助餐机构为城市地区65周岁及以上2级-4级失能(重度失智)老年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市级按照送餐距离给予2元-4元的送餐补贴,其中1公里内补贴2元,1公里-2公里补贴4元,超出2公里的由助餐机构与老年人协商确定超出补贴以外的送餐费用。为农村地区65周岁及以上2级-4级失能(重度失智)老年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市级按照送餐距离给予2元-6元的送餐补贴,其中1公里以内补贴2元,1公里-2公里补贴4元,2公里-3公里补贴6元,超出3公里的由助餐机构与老年人协商确定超出补贴以外的送餐费用。

2024年,青岛市将高标准推进建设以助餐功能为主的社区(村)养老服务站(点)500处的市办实事任务,加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老年助餐机构可持续运营新模式。编制老年助餐营养标准,督导助餐机构合理搭配食材,科学制定食谱,为有特殊需求的慢病老人提供定制化餐食。充分发挥“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方支持机制作用,降低运行成本,提升餐品质量,让老年人“花得更少、吃得更好”。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