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主要是指垂直范围为3000米以下,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所涵盖的航空器多种多样,既有传统通用航空业态,也包括以无人机为支撑的新型生产服务方式,其应用场景正加速拓展,融入各行各业。
为促进青岛市低空经济发展,近日,在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指导下,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联合胶州市交通运输局、青岛市物流协会等单位与青岛阳氢集团有限公司和青岛云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座谈交流,共同探索研究青岛市低空经济的现状与未来,抢跑低空经济“新赛道”,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正共同发力,让“天空之城”的想象加速成为现实。
座谈会现场
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低空经济是低空飞行活动与产业融合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经济包含低空基础设施、低空航空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四部分。我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发展空间极为广阔。无论是农林植保、气象探测、医疗救护,还是个人消费、空中游览、快递物流,越来越多新场景、新业态加速落地。数据显示,近3年我国传统通航飞行时长年均增速超12%。截至2023年底,国内注册无人机数量达126.7万架。据测算,去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2万亿元。
即墨通用机场
青岛为低空经济企业搭建平台
在这条赛道上,青岛早早加入了角逐。自2016年入选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后,青岛就加速在通航产业的布局,如今的产业生态已涵盖到通航制造、通航运营、零部件生产、维修运营、通航培训等。
今年以来,青岛市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青岛云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得广州开发区“智慧低空智能感知平台”项目,推动了低空飞行应用场景的创新。青岛华通集团所属青岛联合通航公司与山东高速集团合作,搭建了航空应急救援平台,实现了省内航空救援的全覆盖。此外,万丰钻石DA50机型在青岛完成大部分零部件生产和装配,被誉为“空中保时捷”,现已进入量产阶段。
作为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低空经济正日益成为国家聚力发展的产业新赛道。市运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市运输中心将结合工作职能,为低空经济企业搭建平台,架起企业发展的“快车道”,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让“低空+”真正融入生产和生活
低空经济是产业发展新赛道、经济增长新引擎,这已成为政府、行业、企业的共识。目前,低空经济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提升保障措施、强化市场开发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可因地制宜鼓励开发开放低空物流、通航运输、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同时,加强对消费和使用端的引导,降低消费门槛,提升消费体验,让“低空+”真正融入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未来,市运输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低空经济企业对接交流,开展上门服务,推动形成有事必应、协同联动、环环相扣、事要解决的工作格局,助力青岛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上“展翅高飞”。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通讯员 王燕 崔宁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