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织线成网,青岛地铁再开新线

4月26日上午10时16分,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将正式开通运营。记者从青岛地铁集团获悉,作为全国第一个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工程,地铁6号线一期线路整体位于西海岸新区,全长约30.8公里,是一条贯穿西海岸新区中心城区的大运量骨干线。地铁6号线的正式开通,意味着青岛地铁线网换乘站将增加至16座,运营车站增加至169座,运营线路增加至8条,运营里程增加至348公里。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将正式开通运营。

西海岸开通第三条地铁线

地铁6号线一期线路共设地下车站21座,分别是灵山湾、辛屯、华山、星海滩路、赵家庙(影视产业园)、毛家山(黄海学院)、西门外、北门外、王家港、九顶山、钱塘江路(青职学院)、扒山(滨海学院)、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港头、薛家泊子、马家楼、抓马山、青岛九中(幸福小镇)、河洛埠(中德生态园)、山王河(福莱社区)、横云山路。

线路开通后,与既有1号线王家港、西海岸快线辛屯共2座车站换乘,青岛地铁线网换乘站增加至16座,运营车站增加至169座,运营线路增加至8条,运营里程增加至348公里。

据悉,地铁6号线一期串联了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中德生态园等功能区,这些区域作为西海岸人口集中、产业聚集的重点区域,线路开通将大大加强这些区域之间的联系,全面加强西海岸新区与青岛东岸和北岸城区间的快速交流,深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作为西海岸新区的第三条地铁线路,6号线一期的开通将加快补齐西海岸新区南北向的交通短板,为国家级新区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轨道交通支撑。

地铁列车会“自己跑、自己停、自己回”,自己判断运行。

地铁列车拥有 “最强大脑”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高峰时期,现场建设者达到5000余人,工程历时4年多建设完成。作为青岛地铁打造的首条智慧地铁示范线,在建设、运营阶段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青岛地铁联合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所、上海富欣、中兴高达研发的列车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让列车拥有了“最强大脑”。

据了解,TACS改变了“以地面为核心,地面设备指挥列车运行”的传统列车控制模式,实现“以列车为核心,列车自主运行”的新一代列车控制模式。TACS系统以列车为核心,将地面主要设备功能转移至车载设备上,并将传统“车-地-车”通信架构简化为“车-车”直接通信,直接获知前行列车的状态信息并独立进行计算。地面设备上车后,TACS系统通过硬件集成、信息共享互信,实现列车和车载信号的深度融合,传输时间更短、系统功能更优、性能更可靠、列车更“聪明”。

列车控制系统是控制列车安全、准时运行的指挥部,传统系统的主要设备安装在轨旁,列车像“提线木偶”一样全程听地面指挥。而6号线列车采用的TACS系统,将轨旁主要设备的功能分散到列车上,实现列车与列车之间的直接“通话”,后方列车拿到前方列车的状态信息后进行判断,就像列车有了自己的“大脑”和“千里眼”。简单说,采用了这项技术,地铁列车会“自己跑、自己停、自己回”,自己判断运行。

据悉,TACS系统在技术创新上真正实现国际引领,实现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由“从无到有”到“技术领跑”的跨越,极大提升了“中国智造”在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列车拥有“最强大脑”。

66项场景助力地铁智慧升级

地铁6号线作为青岛地铁打造的首条智慧地铁示范线,除了TACS,线路全面应用智慧车站,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车站运营管理的全面优化,通过运用视频AI、物联感知、人员定位、BIM等智慧化手段,打造了66项特色场景,推动了车站乘客服务和生产运作的智慧化升级。

记者采访了解到,智慧车站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精准的主动服务。比如说对推轮椅的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乘客,能够实现即时的精准识别,第一时间通知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提供精准服务,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二是更安全的事件处置。例如能“秒级”识别乘客扶梯摔倒情况,第一时间远程停梯,通过手持终端和手环同步推送给最近的工作人员前往处理,避免乘客二次受伤,大幅度提升了突发事件的感知和响应效率。三是更高效的生产运作。可以进行智慧巡站及一键远程开关站,整体的车站运作效率能提升60%。

未来,青岛地铁将继续深化智慧车站应用,助力青岛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地铁6号线建设向绿色低碳转型。

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建设新样板

据了解,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集青岛地铁十余年建设发展经验于一体,从建设到运营各个环节,向着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地铁不断努力。装配式车站、清水混凝土等一系列技术的使用,也为青岛地铁三期建设提供经验和样本。

装配式建筑因为生产效率高、构件精准、绿色环保的特点,代表了现代化建筑业的未来趋势。6号线一期共有21座车站,其中6座车站是装配式车站,接近1/3。大胆启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是6号线一期实现提质增效、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

青岛地铁集团西海岸建设分公司历时10个月,成功攻克装配式车站设计、生产、拼装全链条技术;历时15个月,完成6座装配式车站共计12万吨的主体结构拼装。这6座装配式车站分别是毛家山(黄海学院)站、北门外站、九顶山站、马家楼站、抓马山站和河洛埠(中德生态园)站。

说到装配式车站,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成“搭积木”。车站构件在预制厂内集中生产,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像“搭积木”一样按顺序拼装成型。2022年4月27日,全国首座全方位装配式地铁站——青岛地铁6号线抓马山站(工程站名可洛石站)主体结构拼装顺利完成。这个车站历时6个月,实现地铁车站梁、板、柱、墙100%预制装配,30多名工作人员将总重达2.3万吨的地铁站“拼装”完成。这也是全国首座全方位装配式地铁站。

较传统现浇结构车站相比,每个装配式车站施工人员由150人减少为30人左右,缩短工期4-6个月;节省钢材约800吨、木材800立方米,施工废弃量减少50%,碳排放量减少约20%,减少装修或免装修。除此之外,因为构件工厂化生产,现场没有浇筑混凝土的噪音、粉尘、震动,减少建筑垃圾60%,也将地铁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除此之外,地铁6号线一期在站台板、楼梯、设备安装、变电站等19个方面广泛采用预制装配工艺。地铁6号线一期在装配式技术方面的探索,也为未来地铁三期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去年年底,青岛首座全桩撑体系大分块坦拱形式装配式地铁车站——青岛地铁15号线四方厂站正式启动拼装。

是地铁站,更是城市艺术空间

如今的地铁,已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种城市文化的环境,成为承载城市公共文化和艺术的第三空间。

地铁6号线站点实拍合集

融入彩虹与现代元素,站厅灯光随着列车进站速度快慢变化,仿若坐船唱着渔歌进站;蔚蓝顶板配合墙边光带,犹如海鸥戏运河两岸,营造开放、通联的空间意境……地铁6号线持续深化“空间一体化设计”理念,打造了辛屯站、华山站、扒山(滨海学院)站、港头站、薛家泊子站、山王河(福莱社区)站等6座重点艺术站,一站一景,让地铁成为彰显城市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整条线空间设计以“幸福时光”为线路主题,对沿途诸多文化要素进行汲取与创作,从充满海洋风情的自然景观、文化风物,城市历史与新时代典征的文化亮点中提炼,通过设计语言系统的梳理构建,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呈现,让该线路的车站空间“主视觉”更为凸显,公共艺术、线路文化特征、空间设计和谐共生,浑然一体,营造出更为简约现代、清新愉悦、充满黄岛文化特征和当代艺术语言的6号线公共空间,让乘客享受到公共艺术的文化福利。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雯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