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四月天,水上春耕忙。日前,青岛市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现场观摩会暨姜山大闸蟹、小龙虾养殖投苗仪式在青岛莱西姜山镇举行,大闸蟹小龙虾纷纷“跳水”入塘,带来了一副生动的“水上春耕”图。
大闸蟹小龙虾纷纷“跳水”入塘 张言哲/摄
南方物种在莱西“安家落户”
莱西市河湖众多,淡水资源丰富,宜渔水面达7万亩。2023年,莱西市成功引入大闸蟹和小龙虾养殖技术和模式,经过水质检测、品种选育与精细管理,当地大闸蟹、小龙虾成功闯入市场并抓住了消费者的味蕾。据统计,2023年莱西大闸蟹、小龙虾总产量约110吨,肉鲜膏肥的大闸蟹、个大鲜美的小龙虾、滑嫩味美的淡水鱼,在青岛擦亮了莱西“特色水产三件套”金名片。
小龙虾这个南方物种如何在北方湿地“安家落户”并“开枝散叶”?记者了解到,区别于南方的养殖环境,乔迁过来的大闸蟹、小龙虾采用的是生态养殖法,在优质水草、水质的加持下,品质更好。在生态水的滋养下,本地养殖的“顶盖肥”大闸蟹蟹肉丰盈、口感鲜甜、蟹黄蟹膏肥厚。小龙虾的生长周期长,长期食用优质水草,肉质鲜美,咬上一口,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目前莱西市共有800亩养殖池塘,已投放小龙虾种苗230.4万尾,大闸蟹种苗约192万余只,后期将再扩建3000亩,增加育苗中心,采取“育、养、销一体化”的高效养殖运营模式及“共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公司在绿色养殖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养殖创新技术、水质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已推广相关经验成果。”谈及水产养殖绿色发展,青岛瑞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盛涛向记者介绍,“姜山湿地水质好,养殖的小龙虾口感好。不用长途运输,小龙虾的新鲜度也比外地的好。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坚持用海鱼喂养小龙虾,这样小龙虾肉质更鲜美。另外,价格也有竞争力,所以非常抢手。”
大闸蟹、小龙虾养殖规模稳步扩大,进一步丰富了莱西市淡水养殖产品品类,优化了养殖结构,带动水产养殖业成为强村富民的又一特色产业。项目进入达产期后,预计每年新增生产销售小龙虾360吨、大闸蟹210吨,实现营业收入4600余万元,可直接带动300名农户增收,增加就业人数近200人。
抢占特色产业“新蓝海”
小龙虾、大闸蟹不仅要养得好,更要卖得出。莱西借助强村共富公司的优势,保驾山新村强村共富公司与姜山新村强村共富公司合资成立了青岛莱西市姜山合盛水产有限公司,引入淮安龙河生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小龙虾、大闸蟹养殖项目,利用姜山湿地水域进行生态养殖,同时建立胶东半岛小龙虾、大闸蟹销售批发市场,创建小龙虾、大闸蟹本土知名品牌,打造姜山地理标识;开发预制菜、伴手礼,目前已制作出十三香和麻辣口味的小龙虾预制菜,开设了5家小龙虾授权直营店。
“小龙虾是一种经济型淡水虾种,它因肉质细嫩而深受食客喜欢。在姜山湿地这样优质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由于生长环境好,成熟周期长,肉质会更显鲜嫩。”据保驾山新村强村共富公司经理王群介绍,捕捞上岸的小龙虾供不应求,上岸后,小龙虾全部被当地饭店收走了,平均每天供应量一千斤左右。
“姜山镇将坚持以共富公司为引领,将小龙虾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和共富的特色产业,推进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用小龙虾串起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价值链,抢占数千亿级的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蓝海’,加速将姜山小龙虾的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莱西姜山镇党委书记陈德利说。
打造小龙虾文旅产业链
为强化共富小龙虾的品牌效应,莱西姜山镇坚持推动小龙虾产业与文化、餐饮、电商、旅游等深度融合。
成功打造“绿野仙踪 姜山如画”特色文旅品牌,着力发展“小龙虾+文旅”的发展新业态,定期开展小龙虾美食节等主题系列活动。累计举办小龙虾品鉴会、美食节、“莱嗨啤”啤酒龙虾狂欢季姜山专场等创新节庆活动4次,累计接待游客8万余人。
以小龙虾产业发展为契机,全力以赴推进振兴街等产业载体建设,加快多元化的文体娱乐项目发展,全力以赴提升服务业水平;持续整合湿地风光、红色旅游、古村落等旅游资源,将小龙虾与文旅产业相结合,开发特色文旅新业态,打造“大闸蟹、小龙虾垂钓+研学+特色餐饮”旅游路线,制作姜山镇文旅小镇简介,推出一条精品旅游路线,真正用小龙虾串起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价值链,进一步闯出发展新空间。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辛小丽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