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小账”被禁 二季度“报行合一”动真格

“报行合一”近年来成为保险市场上的“热词”,它并非新鲜概念,这一原则性要求其实早已存在。2023年8月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在银保渠道力推“报行合一”,对保险公司加强银行代理渠道业务管理,强化精算假设对产品设计和具体执行的硬约束,加强费用真实性管理,佣金水平超出备案水平的乱象得到有效治理,业务平稳过渡,成效初显。今年初,专业中介代理渠道“报行合一”加速落实。日前,青岛市保险行业协会召开银保自律工作会议,记者获悉,自二季度起,“报行合一”将严格执行。那么,“报行合一”动真格后,对银保渠道和普通消费者而言会有什么影响?

费率下降 保险公司成本降低

不少消费者关心,什么是“报行合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保险产品应当报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备案并严格执行。“报行合一”,指保险公司向监管部门报送产品审批或备案材料中所使用的产品定价假设,包含费用假设等,要与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行为保持一致,不能谎报虚报、相差过大。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部分险企为了让自家银保产品能在销售渠道“多露脸”“多出业绩”,往往会在报备的费率基础上多付成本,用以打动银行、中介等银保主力销售渠道,这部分多出来的成本费用被行业内称为“小账”,由保险公司自掏腰包。这种不按实际费用成本的行为,就是“报行不合一”。

据资深保险代理人郝女士介绍,通常保险公司与银行代理渠道签订的代理手续费用被称作“大账”,长期以来,“大账+小账”是银保业务的常规做法。按照“报行合一”要求,二季度开始类似“小账”的费用会被完全杜绝,实际费用水平已在下降。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在2023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估算,银保渠道佣金费率较之前平均水平下降了30%左右。全渠道“报行合一”有助于降低险企负债成本。虽然短时间内行业会迎来阵痛,险企保费收入增长速度有可能会进一步放缓,但随着“报行合一”的持续跟进,佣金费率的下调对险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收减少 银行销售压力增加

记者从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了解到,近三年,保险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加大了期缴保险的销售力度。“报行合一”后,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会在短期内受到一些影响。以一款缴费期限为3年的银保产品为例,此前有保险公司给银行的手续费是保费的20%。如果销售1亿元保费,银行可以得到2000万元中收。“报行合一”后,手续费以9%为例,银行要销售2亿元的保费,才赶得上跟过去同样的中收,销售压力大大增加。

“以前‘小账’给得多也都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卖保险。”保险代理人郝女士说道,“小账”少了的同时,保险产品收益还从3.5%降到3%,银行员工向客户介绍保险产品的积极性肯定受到影响。目前看,今年她所在网点的长期期缴保费有所下滑。

产品下架 消费者选择减少

对保险消费者而言,“报行合一”严格执行后,短期内比较大的变化首先是产品数量有所减少。记者在连续走访了多家商业银行后发现,从2023年第四季度至今,市场上的银保渠道保险产品在销售数量和规模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缩减。

“诸多险企都在忙着梳理和重新申报产品。”某国有银行支行网点的理财经理透露,去年下半年其所在支行就开始接连停售预定利率在3.5%以上的保险产品,近期停售产品主要是因为手续费的问题。理财经理为客户推荐银保产品,一方面是跟收入挂钩,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银保产品的收益比较有优势,大量客户在对比了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后,对保险产品的热情较为高涨,但目前银保产品的可销售数量是有较为明显减少的。

除了产品数量,产品收益率短期内或有下降。记者从保险业内获悉,目前市场上尚能购买到收益率为3%的增额终身寿,但在目前市场的平均费用率下,3.0%定价的产品即将面临停售,预定利率还有下调空间。

保险业内人士坦言,对普通市民,尤其是对年金险或增额终身寿的保险消费者而言,虽然短期内对投资收益有些许影响,产品的数量和收益或均会有所下降。但从长期来看,“报行合一”以市场更规范、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为核心,为消费者提前“排雷”。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栩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