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徐艳军:坚守教育情怀 写意地理人生


徐艳军,一名高中地理老师,在24年的从教生涯中,一直致力于用自己的力量,为学生看待世界增加一重维度——地理的维度。她相信,学生看待世界的角度,将决定未来人生的高度和生命的广袤度;而一代人看待世界的视角,则将影响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未来。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成长,从教24年,她一直与学生一同追求“灿烂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用自己的星星之火,以三年为期,点亮一届又一届学生心头微光,以燎原之势影响一代人的未来。

牢记教育初心  践行教师使命

1999年,徐艳军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进入青岛二中成为了一名高中地理老师。七年本科加研究生的地理专业学习,凝练了她对于地理这一学科的热爱与执着。当时,研究生毕业的徐艳军有很多选择,但在她看来,做中学老师可以直接面对学生,自己所挚爱的地理知识更能直接落地,直抵每个学生内心。怀揣着把己之所爱分享给更多学生的初心,徐艳军开启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作为青岛首批硕士学历进入中学执教的老师,徐艳军身上有着浓厚的研究型、学术型印记,她渴望将这种印记带到课堂和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在教学改革上进行革新与突破。当时,新课标尚未出炉,“研究性学习”更是四年后才出现的新鲜事物。那时,青岛二中地理教研组正在积极进行优秀教学法的探索,倡导探究式学习。在前辈的带领下,徐艳军结合自己大学时代课题研究的知识积淀和学术背景,和地理组的同事们一起开启了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全新打磨。

在徐艳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能观看和体会到壮丽雄阔的自然奇观,还能捕捉到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人文地理的强烈震撼。每一节课徐艳军老师都根据学生集中反馈的问题,设计新课探讨的核心主题,多给学生自主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争辩与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与学的砥砺中,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批判质疑能力得以提升,澎湃的学习力和炽热的学习自主性得以激发,徐艳军的地理课堂也成为了很多学生的“心中挚爱”。

争做“大先生” 当好“引路人”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却绝不囿于课堂。在完成了对学生自主性拔高后,徐艳军进一步开放课堂,关注学生的经验和质疑,增加学生体验,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中拓展学生思维,努力实现“打开经验世界与发展抽象能力,与世界真正联结”。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与真实世界连接,她竭尽所能将“整个世界”搬到课堂,搬到学生眼前。刚工作时,她利用暑期和同组老师赴崂山九水、灵山岛、临朐录制野外的地层、地貌素材,找寻代表性岩石和化石,用铝锅融蜡,自制化石标本。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珍贵的素材仍然是学生课堂的第一手资源。从此徐艳军养成了出差外地,都会捡块当地岩石或者取点儿当地土壤的习惯,也带动学生兴起捡石头的热潮。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在徐艳军的认知中,地理不仅仅是高考考查学科,不仅仅是包罗万象的知识,而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一重维度,是进入对自我和世界新一层认知的大门。为了帮助学生推开这扇门,她引导孩子们清晨看日出、傍晚看日落,看空中悠游飘过的每一片云,看四季变换,看月亮圆缺,让学生们在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的循环往复间,感受地理之美,感受学习和研究带来的极致愉悦。

不囿于课堂和高考,最终再回归课堂与高考。徐艳军带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在风轻云淡间完成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高考考场上轻松致胜。至今还有毕业生会反复念叨回味徐老师的课堂,正是这样不一样的课堂,让不少学生喜欢上了地理,并把地理作为终身所学、终生所爱。

仁而爱人尊重的教育护学生成长

教育是一份“仁而爱人”的事业,尊重与理解,平等和对话,是温柔的徐老师“收服”学生的杀手锏。因为尊重每名学生,她总是努力把每节课打磨的更好一点、更精一些。执教第一年时,徐艳军居家附近单位的一间阶梯会议室,见证了她这一年每堂课的出炉过程。第二天要上课的内容,徐艳军都会先在这里试讲一遍。直到现在,徐艳军仍然保持着每堂展示课先在空教室试讲的习惯。因为她深知,只有尊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尊重;只有珍视课堂,才会锻造出最优课堂。

因为尊重每名学生,在她担任班主任期间,面对家境贫寒却要强敏感的学生,她总是默默地关注,给善意的帮扶包裹上层层伪装,最后让学生在无察觉中享受到爱心与暖意。面对一群年龄介于孩子与成人之间的高中生,她理解学生们的少年意气,懂得他们的桀骜张扬,更对他们的压力与付出感同身受。凭借这份理解与懂得,她在担任班主任的九年间,收获了众多孩子的爱戴。学生状态不佳时,徐艳军温柔的态度、真诚的谈心,总会抚慰少年的不安,让学生豁然开朗。课堂上,徐艳军时不时给予的鼓励肯定眼神,伴随着很多孩子完成了从低谷到波峰的爬坡过坎过程。在很多学生心中,与徐艳军在走廊上的偶遇,一个点头、一个微笑,都是他们枯燥高中学习中的“小甜点”。“澳大利亚大陆的生物进化慢,是因为它太稳定,所以不要害怕做错题,有挫折才有成长。”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徐艳军总用她的“地理”语言,轻描淡写地解释孩子们的学习困境,用波澜不惊的温柔语气,一次次缓解孩子们的心情。

传承托举执着的匠心助青年前行

经历过在教研求索路上的蜗行摸索,徐艳军更能理解每名年轻教师在教育事业上的蓬勃野心,作为“沃土工程”、“超带动计划”的指导教师,她全力支持青年教师发展,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对教学的感悟和做法传授给青年教师。以匠心对待教学,组内教研蔚然成风,学科组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全校最多。多次指导青年教师获得国家级、省、市地理教学比赛一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和沃土工程优秀师徒奖。

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教育的终极奥义,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用最严谨的科研态度,为学生的地理学习赋予美感,帮助他们洞开地理这扇看待世界、看待自我的全新大门。用最温柔的态度,坚定为每名学生的高中生涯打上温暖的底色,陪伴他们在砥砺与不甘中不断进取实现梦想。徐艳军,这名平凡如你我的普通高中地理老师,24年来这样走过,也将继续这样,走下去。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原嫣若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