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独家观察】小元宵撬动大市场  抢占节庆文旅新顶流

元宵节是继春节之后首个重要节日。

在青岛,元宵节在长尾效应的热浪中“龙姿焕发”。海岱之间,人文鼎盛,悠长的年味酣畅,“吃元宵、逛灯会”这一亘古不变的民俗节会,老字号新生代元宵品牌热销、史上最强灯会尽展海派气息、点燃沉浸式夜游新风口……加持了城市更新,更是迎来了新一轮的文旅新潮,激活了城市的海洋基因,实现着从民俗文化“出圈”到文旅消费“破圈”的新蝶变。

“吃”出新气象——

小元宵“搅热”大流量效应

“千门开锁万灯明”,从“腊八”到“二月二”,青岛的“年”,似乎也“超长待机”。节庆文旅喷薄的消费热度,搅热了一波老品牌新流量的“滚烫香甜”。

正月十四下午4时,位于台东步行街的老天津钙奶元宵摊位前,十余人的队形始终保持不变,“这家老品牌没添加任何防腐剂,是小时候的元宵味道,全家都爱吃!”56岁的市民唐进挤在长长的队伍里跟记者说,这是自己今年第三次来购买。


入驻青岛八年的元宵老品牌深受百姓喜爱,一天平均卖600-700斤。

摊主孙启长忙碌地“摇元宵”,指着正在机器里翻滚的馅料说:“一般要翻滚八遍,大约20分钟,才能制作好20斤元宵。”这一元宵老品牌已进驻青岛八年,深受百姓喜爱,“制作元宵作为一门老手艺功夫,主打真材实料,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制作,没有其他秘笈。前几天因为雨雪天没出摊,就有很多市民打电话催问何时出摊。”元宵节期间一般从早上9点忙到晚上10点,正月十四一天大约卖了700多斤。孙启长笑道,“这是一门老手艺,以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选择干这个,并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大家伙儿心里每年都惦记的这个味道吧。”

孙启长现场制作元宵的老手艺流程,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纷纷打卡拍照

同样的热闹场景,在青岛本土的大老李汤圆品牌天津路门店前正在上演。这家被粉丝们称之本土元宵品牌代表的“扛把子”,春寒料峭也抵挡不住四面八方奔赴而来的市民热情,据品牌创始人介绍,今年备货20多个品种,不仅有传统经典口味的袋装大黄米汤圆,还有400克一盒的新品,都深受市场欢迎。“今年的元宵售卖是在去年12月就开始备馅料、今年1月磨糯米,临近元宵节期间每天5点多就开始备货准备,感觉今年特别忙碌,其中社会团体的订单量显著增加,供不应求,销量比往年大约增长30%。”

元宵节期间大老李汤圆店门口的顾客络绎不绝

除了线下,线上推广为主的Sweetsea甜品品牌今年推出了以卡通喜庆为主题的元宵升级,主理人甜甜认为,元宵不仅有颜值担当,好料口感必须上乘。今年提前三个月就开始筹备打样板了,汤圆持续制作了一个月,款式上的创意升级,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元宵节期间通常是一早6点就开始备战第一锅汤圆,共卖了600多盒。

Sweetsea甜品主推的卡通、喜庆风,深受节日期间聚会人群喜爱

元宵作为节日团聚时必吃的仪式感美食,各平台在加大此类商品的备货与销售力度。在元宵节前一周,不少商超的元宵销售开始快速增长,据某门店统计,近期门店单日销售量可达 6 万只,元宵节前夕开始达到每日销售量约 10 万只。

与此同时,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这一传承百年的青岛新春重要民俗节庆活动,近期一直抢占青岛新年时节文旅C位。元宵节当天,活动现场邀请了20位南汤圆、北元宵的代表手作艺人和21位居民代表,进行元宵汤圆制作展示和技艺比拼,展现中华民族精湛的饮食制作技艺,带动了周边餐饮消费。

活动现场进行元宵汤圆制作展示和技艺比拼

内化于热气腾腾的生活中,芝麻汤团、水晶汤圆、鲜花元宵、炫彩小丸子,蒸煮炸等各种花样吃法持续上新。一脉相承的元宵节,以民俗文化带动跨地域资源流动,发掘消费潜能。

糖球会的熙熙攘攘,沉浸式灯会的人声鼎沸,老城老街的治愈烟火,当传统与时尚交织,传承千年的元宵节编织着独树一帜的文化景观,创造独属于海派美食文化的新消费体系。

“逛”出最强灯会——

青岛“海派灯会”初长成

灯火是元宵节最具特征的意象,元宵赏花灯习俗已有2000多年历史。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元宵节这盏亮了千年的“灯”,如同一轮盛满夙愿的满月,让今年青岛的这个年“夜太美”。

以光影为媒、以艺术为境,海洋城市流淌于一派光影场景中,向市民游客呈现一道道极致梦幻的视觉盛宴。

“火树银花不夜天”, 阿朵花屿·第三届上元灯会、“龙腾盛世 烟火人间——2024青岛新春头彩花灯会”、 市北区花灯节等隆重登场,烟火、灯会、古街、小镇......记者悉数,青岛今年具有规模性的专业灯会达10余场,比如金沙滩啤酒城新春灯会活动、青岛明月·山海经灯会、即墨古城灯会、2024萝卜元宵糖球会、青岛少海2024迎春灯展、世园会灯会等,成为青岛近年历史上灯会数量最多、科技含量最高、跨区域面积最广的年度灯会盛事。

阿朵花屿·第三届上元灯会的相关负责人丁晓航介绍,今年灯会延续“古人如何过年”话题,包含国潮街区市集、古风演绎、民俗打卡互动等内容,结合鲁韵非遗的民风民俗,打造唐风宋韵的特色新年。

阿朵花屿·第三届上元灯会,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青岛新春头彩花灯会组织方则表示,“今年的灯会创新旨在挖掘青岛春节文化深度,将‘逛灯会抢头彩’打造成青岛人过年看春晚、吃糖球之外的又一绿色低碳新年俗。”

当夜幕降临,花灯绽放,光华璀璨,如梦似幻,徜徉在“花市灯如昼”浓郁节日氛围中,对于今年灯会盛况,不少市民朋友的集中评价为“惊艳、浪漫、潮流”。

有业内专家表示,“今年灯会最大的特质,就是通过不同的主题灯会活动,展现了青岛多元的地域文化特质,以及创新求变的时尚理念。不同的灯会呈现形式,其实是用一个个场景故事温暖人心,这一传承民俗文化的朴素表达,带着强烈的地方印记,其映射的是青岛历史长河中的丰饶文化肌理,这也为青岛海派灯会的成长基因擦亮底牌,迸发为文旅消费中独具价值的IP新赛道。”

“闹”出新动能——

沉浸式夜游项目喷涌

元宵的热闹,关键在一个“闹”字。闹元宵往往从正月初十就开始了,直到正月十五夜达到最高潮。与元宵节主题相关的民俗灯会、舞龙表演、庙会市集、非遗秀场等活动产品,成为市民游客近期文化消费的年俗类热点。在携程平台,龙年春节灯会搜索量同比翻倍。

福建游神的风刚从互联网刮过,西北社火表演就再次震撼网友。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春节到元宵节的旅游消费呈现长尾效应,各地元宵灯会火热,文旅衍生消费也同步增长。而青岛元宵节文旅市场的最大出彩之处,无益于城市更新孵化中,以沉浸式夜游项目喷涌激发的新体验新消费。

“沉浸式光影演出——广兴里·绮广幻境”在大鲍岛休闲文化街区首演,以声光电现代投影技术,开启传统非遗技艺的盛装体验;中山路首部沉浸式街区舞剧《百年中山路》搭载时光列车,畅游百年中山路的前世今生;首届青岛流亭空港光影灯会,则通过梦幻星河灯光和北极光秀,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梦幻浪漫之旅……

“沉浸式光影演出——广兴里·绮广幻境”在大鲍岛休闲文化街区首演

向海而生,浮山湾灯光秀璀璨绚烂,我国首部大型沉浸式航海史诗音乐剧《寻梦沧海》正启航,深挖海洋文旅潜质,将“灯火阑珊处”提升为时尚文化新秀场,各种可以参与演绎、互动、品味的新体验让游客沉浸其中。据相关数据统计,元宵节前后一周,老城区的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和上街里腹地,显现出较为强劲的消费后劲。

青岛老城区的别致灯会美景处处彰显

当“IP热、国潮风、文博游”体现出群体特征和时尚志趣,而青岛海洋城市文脉的基因注入,让独特的夜经济、City Walk等彰显出审美喜悦和情绪价值,尤以沉浸式夜游成为周边冬季文旅游之首选。

元宵节的节会效应,以沉浸式的场景体验魅力,打通“年”与“节”的情感表达,愈加鲜活饱满,赓续千年文脉,跃动出人文与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的青岛文旅新华章!

元宵节会的沉浸式场景体验魅力,愈加鲜活饱满

【记者手记】——

元宵节文旅的沸点、闪点与燃点

“初九咬春,十六踩圆”——青岛人的过年,很有仪式感。

“去海云庵糖球会逛逛!”——这一“逛”字,类似于当下流行的City Walk,体现在漫游的沉浸感和满足感。在元宵节唱大戏的文旅舞台上,可“逛”、乐“逛”、想“逛”的幸福感,深度链接情感共鸣,蔓延全城,释放出“吃”、“逛”及“闹”元宵的叠加消费前景。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独属于一座城市的元宵节会如何出圈?

我们在灯会赏灯中开启的是追忆之旅,在元宵汤圆南北方美食碰撞的味蕾识别中,是对故土家园的具身性感知和情感化参与。

亦如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所言,春节乡愁之旅是个人情感的升华之旅,也是集体情绪的宣泄之旅,更是文化情结的认同之旅。

在“热辣滚烫”的文旅宴席中,如果说吃元宵是沸点、逛灯会是闪点,那目之所及的青岛文旅新燃点,无疑是“沉浸式夜游”,正勇挑大梁,成为旅游业重要的分支方向。

终究是文化情结的认同之旅。其生动的故事、奇幻的光影乐趣、“身临其境”般互动和娱乐体验,植入老城斑驳的文脉、舒展开海洋城市的活力,生长为今年元宵节文旅市场的独特气象。

日前,沉浸式体验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和冰雪旅游等旅游产业新业态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类。从今年各地文旅摩拳擦掌的激烈比拼中,沉浸式夜游新风口,可谓大势所趋。

城市或景区,如果不能在产品力上一锤定音,至少也需要在品牌和营销上花足十分功夫。且从传承百年青岛新春的重要民俗节庆活动来看,面对全国市场,如何抢占新春时节文旅板块C位,或是时代赋予青岛的新课题。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责任编辑:李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