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雨疏风骤”,是近期A股光伏板块的真实写照。
二级市场的情绪低迷,与基本面密切相关。尽管2023年国内光伏产业持续“大热”、新增装机量再创新高,但激烈的竞争致使参与者的盈利能力开始分化。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发稿时,已有37家A股光伏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业绩预告,合计净利润超过522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12家企业陷入亏损,数量有所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企业在第四季度陷入利润下滑、亏损的窘境,传递出丝丝寒意。
盈亏分野
2023年,国内光伏产业进入激烈的竞争周期,虽然不少光伏公司稳健穿行在不确定性中,但也有公司站在了十字路口。
截至发稿,已有37家光伏公司披露了2023年业绩“成绩单”——25家公司预计实现盈利,超过半数净利润增长逾50%;另有12家公司亏损,其中8家公司由盈转亏。
光伏产业链环节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以及高纯石英砂、逆变器、胶膜、支架、玻璃、接线盒等辅材。
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从全年度的业绩上看,各环节绝大多数的龙头企业维持着净利润增长的态势。
在逆变器环节,阳光电源(300274.SZ)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亿元至103亿元,同比增长159%至187%;在光伏设备环节,晶盛机电(300316.SZ)则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85亿元至49.70亿元,同比增长50%至70%。
一体化龙头企业的净利润整体实现增长——天合光能(688599.SH)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2.73亿元到58.28亿元,同比增加43.27%到58.36%;晶科能源(688223.SH)则预计实现净利润72.5亿元至79.5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146.92%到170.7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从目前已经披露业绩预告的光伏公司表现上看,光伏设备、逆变器、石英材料、支架等环节企业的业绩实现高增长。例如,以光伏支架系统为核心业务的中信博(688408.SH)预计2023年实现净利润增长近7倍;金刚线企业三超新材(300554.SZ)预计2023年实现净利润0.23亿元至0.32亿元,同比增长75%至146%;石英材料企业石英股份预计2023年实现净利润47.50亿元至53.30亿元,同比增长351.44%至406.56%。
然而,不少光伏企业“手拿”较好的成绩单,却遭遇二级市场的“冷水”。
Wind光伏指数(884045.WI)显示,最近五个交易日(1月29日至2月2日),该指数累计跌幅16.36%。安彩高科(600207.SH)、聆达股份(300125.SZ)、明冠新材(688560.SH)、TCL中环(002129.SZ)领跌,区间股价累计跌逾23%。
分析其原因,业绩下滑引爆雷点。
硅片龙头企业TCL中环的业绩便让人意外。根据公告,该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2亿元至48亿元,同比减少29.60%至38.40%。这其中,其第四季度亏损约13.88亿元至19.88亿元。
TCL中环将业绩下滑的原因指向产业链价格竞争,“2023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呈波动下行态势,第四季度主要产品价格快速下跌至非理性区间,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承压;同时,产品价格快速下行及参股公司股权的处置带来的一次性账面亏损对公司第四季度业绩产生较大负向影响。”
一同受伤的还有另一家硅片企业弘元绿能(603185.SH)。其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预计实现净利润7.30亿元至8.0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3.62%至75.93%。该公司第四季度亏损是导致全年度业绩大降的主要原因,根据计算,弘元绿能去年第四季度亏损5.18亿元至5.88亿元。
辅材类企业同样“喜中有忧”。石英材料环节的石英股份、欧晶科技(001269.SZ)虽然去年净利润大增,但第四季度净利润环比大幅下降;银浆企业苏州固锝(002079.SZ)前三季度净利润1.98亿元,但第四季度却陷入亏损状态,致使全年净利润同比大减。
不难发现,2023年第四季度,成为很多光伏企业的业绩分水岭。
博弈激化
2023年的光伏产业“又热又冷”。
“热”,在于下游景气度持续高涨。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大幅增长148%,几乎是近四年新增装机量之和。其中,仅在第12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高达53GW,创下单月纪录。
然而,在光伏新增装机暴增的背景之下,国内光伏产业却迎来最为激烈的竞争。特别是产业链价格方面,即使不少公司出货量大增,也难以抵消价格下跌导致利润下滑或亏损的负面影响。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计算,在过去一年,硅料成为光伏产业链中价格跌幅最大的环节,单晶致密料平均成交均价由2023年年初的17.62万元/吨,下跌至年末的5.83万元/吨,跌幅66.91%;其次是电池片环节,P型182电池、P型210电池以及N型TOPCon电池在2023年的平均成交价格跌幅分别为55.00%、53.75%、59.13%;硅片和组件环节在2023年的价格跌幅整体低于50%,特别是组件价格,一度在2024年初大有继续创下历史新低的迹象。
事实上,2023年第四季度不仅是下游价格加速下跌的转折点,也是光伏技术加快迭代的拐点。受此影响,电池和组件端的竞争转化特别明显。在电池端,自2023年5月份开始,N型TOPCon电池开始出现集中报价,并与P型电池维持着一定的价差。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受N型电池产能快速放量的影响,虽然N/P型电池存在价差,N型电池的价格仅在半年时间“腰斩”,跌幅接近60%。这给2024年电池环节N、P型产能加速转换提供更大的驱动力。
技术的更迭带来了产品结构的转变,叠加新产能的大量投产,使得2023年第四季度国内光伏产业链的价格竞争开始进入非理性状态。
近日,隆基绿能在接受投资机构调研时表示,从2023年第四季度到现在,光伏产业链的价格已经降至非常不理性的位置,基于这样的价格水平,光伏企业很难实现盈利,不利于光伏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该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部人士认为,2024年第一季度是市场需求淡季,第二季度全球市场需求开始逐渐放量,预计将会对产业链价格形成支撑,推动产业链价格的修正。
上述人士还进一步表示,“今年市场供给过剩的压力较大,如果产业链价格持续低位运行,那么财务状况脆弱、技术不先进的企业可能会被迫停产、减产或者退出,届时行业实际供需不断趋于平衡,产业链价格或将回归理性。”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2023年第四季度,除了多晶硅环节企业还有一定利润外,其他环节亏损只是大小的区别。“相应地,资本市场在去年第四季度也有一波反应。”
而眼下,随着不少光伏企业正式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靴子落地”后,A股光伏板块再度进入阶段性调整期。
“近期光伏板块的震荡实际上反映了投资者对于今年行业竞争持续恶化的担忧。”一位光伏产业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年光伏新增装机再创历史新高,但需求旺盛之下不少企业遭遇亏损,这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预期差。
不过,部分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2024年,国内光伏产业仍然会维持一定增速,但需关注市场如何尽快消化供给过剩的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期,国内光伏产业链价格出现企稳、反弹迹象。
“一季度光伏全产业链价格筑底回升。”吕锦标分析,硅料环节N型用料需求增长,而供应局限在龙头企业已稳定运行装置,所以市场交易已经转为提早一个月履行大单,交易价格回升。
针对组件环节,吕锦标表示,“二季度价格结构性回升,头部企业不亏损定价。”(记者 曹恩惠 孙晨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李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