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2024年度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度刑事、民商事审判及执行十大典型案例。
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持续增长、类型不断增多。青岛中院从2023年全市法院审判执行案件中梳理选取了社会关注度高、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刑事、民事、执行十件典型案例发布,希望发挥这些典型案例在社会生活中的引领、示范、指导作用,震慑违法犯罪,提高公民依法维权意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新闻发布会现场
□部分典型案例
案例一:
全国环评造假犯罪第一案宣判
【案情简介】
2020年,林某伙同朱某共谋伪造并出售环评报告资质页,后林某指使汪某成立A、B两公司,让持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靳某、蒋某分别“挂靠”在A、B公司。靳某提供生活照片用于伪造环评文件中环评工程师到项目现场踏勘的证明。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期间,林某等人通过出售伪造挂靠环评师签字的环评资质页的方式共形成927份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涵盖食品加工、建筑工程、石油化工等众多行业领域,获利79.91万元。其中以A公司名义出具的25份环评报告被审批部门依法撤销环评批复,3个建设项目被责令停产停业,给相关项目投资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林某等四人的行为均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判处林某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0万元,分别判处其余三名被告人1年6个月至1年有期徒刑不等,并处罚金。
【典型意义】
该案系全国首起环评文件造假行为入刑案。环境影响评价是专业严谨的评估论证,对协同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案依法严惩环评造假行为,彰显了人民法院对环评弄虚作假“零容忍”的态度和依法严惩的决心,有力地保护了良好生态环境。
案例二:
破产重整助老牌名企涅槃重生
【案情简介】
青岛某配件有限公司以青岛某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该集团进行重整,青岛中院依法裁定受理。该集团的九家子公司也分别向青岛中院申请破产重整,管理人申请将九公司与集团实质合并重整。
青岛中院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经过一年三个月的审理,集各方合力,经多轮沟通磋商,释法析理,组织召开三次债权人会议,两次对重整计划草案表决,2023年6月19日,青岛中院裁定批准该集团等十公司实质合并重整计划草案并终止重整程序,这起涉及职工1200余人、债权人近千家、债权债务达60余亿元、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最终重整成功。
【典型意义】
该集团等十公司重整成功,既使企业得以涅槃重生,又盘活了有效资产,实现职工继续就业和债权人利益最大化,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案例三:
破产重整助力危困民企重生
【案情简介】
某国际海洋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承担了大量港口建设项目,在我国海洋工程勘察设计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近年来,该公司因经营不善陷入危机,多年积累的资质和信誉面临被清零的风险,无奈向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提出破产重整申请。
黄岛法院指导督促管理人创新采用“假马竞价”方式,确定资产拍卖底价及兜底投资人,采用“反向出售式重整”方式,将该公司名下水运领域的商业字号、资质荣誉等确认为重整保留资产,剥离其他财产和负债,并通过破产清算进行处置。经过前期周密推进,假马投资人一次性缴纳投资款2320万元。2023年8月,该公司的股权拍卖成功,目前已成功完成资质续期,化解债权债务2.09亿元,80余名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典型意义】
该案通过创新采用“假马竞价”“反向出售式重整”方式,实现了民营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破茧重生。
案例四:
“行政调解+司法确认”保护地理标志商标
【案情简介】
2006年,“胶州大白菜”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23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第二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胶州市大白菜协会作为该商标的持有人,完成了胶州大白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提升了“胶州大白菜”品牌度和美誉度。
2023年11月,胶州市大白菜协会发现,胶州市某种子店未经授权,擅自在其店内销售的白菜种子外包装上使用“胶州大白菜”字样,涉嫌侵犯其享有的“胶州大白菜”商标权。经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某种子店将剩余种子下架,并赔偿胶州市大白菜协会的经济损失。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胶州法院引导下,当事双方签订了行政调解协议书,并向胶州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院于立案当天便出具民事裁定书,确认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有效。
【典型意义】
该案是通过“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方式,保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典型案例,是人民法院多元化解知识产权纠纷的有益尝试。
案例五:
府院联动强制腾迁助推城市更新建设
【案情简介】
青岛某包装有限公司与青岛某商贸有限公司、青岛某建材市场有限公司租赁合同纠纷案,法院判决该商贸公司、建材公司限期内将某处办公用房及土地腾还给该包装公司。但该商贸公司、建材公司将该办公用房租给占用人使用,法院多次张贴腾迁公告,占用人仍拒绝腾还,损害了该包装公司的胜诉权益,严重影响了“重庆路快速路项目”推进。
青岛中院查明,该土地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内有3.3万余平方米违章建筑,入驻四家汽车4s店、酒庄1处,存放500余辆汽车、大量零部件和1000余箱酒水,且占用人拒绝腾迁。经周密部署,青岛中院依法开展强制腾迁行动,出动干警137人、警车13辆,联合李沧区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公证处等,并邀请省、市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零距离见证、监督执行。法院历时8小时顺利腾出酒庄,后经过4小时七轮谈判,4家商户同意搬离该土地及办公用房,强制腾迁行动圆满结束。
【典型意义】
“重庆路快速路项目”是2023年重点建设类市级重大项目,该土地及房屋位于该项目必经节点。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协调多方参与,联动配合,有效保障了该土地和房屋顺利腾迁,为服务保障城市更新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瑞东 通讯员 朱本腾 吕佼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