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家新能源车企,办了件大事。
1月22日,岚图汽车宣布,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
岚图核心高管露面,CEO卢放、COO蒋焘,陪同东风汽车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出席签约仪式。
“我们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极致的智能出行体验,加速智能化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官方表示。
就交易细节,岚图回复《21CBR》记者称,“暂时不能透露太多”。
估值近300亿元的岚图,由东风集团持股79%。官网显示,这家汽车巨头现有资产总额4993亿元,员工人数12.7万人。
合作一宣布, 岚图兄弟公司东风汽车,就拿到一个涨停。
1
找到盟友
“岚图选择的,大概率是HI模式。”
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表示,作为国有车企旗下高端品牌,它不可能用智选车模式,把“灵魂”交给华为。
华为汽车业务包括“HI”(Huawei Inside)和“智选车”(鸿蒙智行)两种模式。
其中,HI模式已收获北汽蓝谷极狐、长安阿维塔等多家合作伙伴。
“岚图肯定要自己掌握主动权,不可能完全交给华为去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
据分析,卢放掌舵的岚图,其产品或将搭载华为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系统,且借以提振声势。
“智能驾驶功能,现阶段是各家车企的营销重点。借助这次合作,岚图可用华为的流量来卖车。”张翔分析道。
卢放曾反思,岚图有个大问题,品牌知名度不高。
“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岚图在武汉的知名度,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反映了团队工作的失误!”他于2023年初谈道。
他是一位具有危机感的管理者。11月,其表示,车企间的竞争没有尽头,在当下节点,如果不主动去“卷”,可能就得“卷铺盖走人”。
除加入华为朋友圈外,流量方面,卢放团队近期动作频频。
12月,追光PHEV上市,岚图邀请热门港剧《新闻女王》主角佘诗曼担任首席推荐官。
稍早前,公司赞助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成为活动专用车。
这套打法有一定效果。
2023年12月,岚图交付首破万辆。其中,赞助校庆的MPV车型“梦想家”贡献一半。
2
急追快赶
过去的一年,岚图卖了50552台车。
“顶住压力,坚持了下来。”卢放感慨道。他给2023年定下的目标为5万辆,恰好完成KPI。
现年48岁的卢放,造车经验丰富。
他曾在一汽大众、一汽轿车工作,于2018年加入东风集团,负责东风h事业部(岚图汽车前身),主导高端品牌创建工作。
“我用职业生涯的所有声誉做了个赌注,只能成功。”针对这份新工作,卢放开玩笑说。
卢放
卢放不是传统的职业经理人,也在给自己打工。岚图成立于2019年,拥有多个员工持股平台。
天眼查显示,卢放和蒋焘,分别通过武汉沃雅和武汉沃雅贰号,持有岚图股份。
公司在2022年完成A轮融资,估值飙升至295亿元人民币;2023年初,又拿到新融资,金额未披露。
“岚图起步比较晚,错过了一波机会。如果跟蔚小理一样于2014年左右开始造车,销量就会比现在好。”张翔评价道。
依托东风50多年的造车经验,岚图快速推出量产车型。
起步晚,头几年,销量爬坡慢,其2022年卖了1.94万辆,业绩亏损。
该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2021年营业收入为17.7亿元,净亏损7.1亿元;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8.9亿元,净亏损7.4亿元。
卢放坦言,要调整营销模式,与用户形成“共创共享共成长的关系”。
2023年8月,岚图举办“用户之夜”活动,卢亲自去机场接车主;2个月后,他分享道,正在做团队布置的假期作业,国庆节后交一份深度用车体验报告。
重视用户体验,加推新产品,岚图试图打翻身仗。
3
冲击10万
卢放团队定下新目标,2024年销量要达到10万辆,翻一番。
“2024年,市场竞争更激烈,变化总在发生,实现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卢放称。
他的解题思路,是产品、技术两条腿走路。
“新能源品牌的角逐,是产品、技术和服务的竞争,不是靠博眼球、赚流量、抢用户。”
卢放计划,推出一款中型SUV,以及改造现有车型,使其采用纯电+增程两种模式。
技术方面,岚图有一定积累。
据介绍,岚图智能座舱1.0,实现沉浸式定制桌面,多屏智能交互、声音复刻等功能;VADS1.0 则可远程挪车泊车,支持高速NOA。
基于自研的“天元架构”,公司推出L2.9级别的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将逐步搭载上车。
卢放强调,储备中的智能驾驶2.0、智能座舱2.0等技术,可以确保岚图应对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
去年,岚图MPV车型交付2万余辆,贡献四成销量。2024年,这一细分赛道的竞争更激烈,小鹏、理想均有布局,企图分一杯羹。
其主要车型,瞄准中高端市场,售价超25万元,挑战重重。
如卢放所言,当前,“快鱼吃慢鱼”的竞争态势凸显,速度决定成败。
理想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1月前两周,岚图销量为3000辆,在新造车企业中,位居第8。
结盟华为,也是一种应变方式。
只是,张翔认为,华为资源分散给了多家车企,东风汽车拿岚图与之结亲,效果有待观察。(记者 杨松 鄢子为)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