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展望2024丨“抢人大战”,变招了!

低生育、零门槛、高质量、新质力……2023年的高频热词,赋予2024年城市“才”富PK新逻辑、新内涵,从照顾衣食住行到补贴生娃,从“抢人才”“抢人口”到储备“养老人才”,“人才大战”的硝烟悄然弥漫到全生命周期、身心灵关照。

首先,时间线变了。无论是考公、考编,还是各地引才和就业创业政策,城市们都在披星戴月地“赶考”。

从2020年开始,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就退出并早于全国联考,2024年度山东省公务员报名时间提前了近10天;安徽省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时间将提前,内蒙古2024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提前开考……一系列果断操作剑指人才。

以往“抢人大战”围绕毕业季开打,今后将成常态化、贯穿全季节。比如,扬州市打造“才聚扬城”四季引才品牌,无锡引才IP唱响四季,青岛开展“青创四季”系列活动,办起了“招聘夜市”;日照实行“天天有岗位、周周有直播、月月有招聘”专场,杭州开出“月月进校园”招才引智专列等,恨不得24小时无缝链“才”。

其次,成长线变了。在逐年走低的生育率面前,城市对人才的焦虑,演变成对人口的紧迫,从而发展到对个体的全周期关注。

紧盯2024年引才指标,一线城市下场了,强二线城市也不“端”着了,政策一撸到底、一步到位:2023年7月,广州七区拟实施差别化入户政策;9月,郑州喊出“一人租房全家落户”;11月,青岛明确租房即可落户,南京拟租房纳入积分落户,宁波实施住满3年就能落户;苏州拟实施保障房、租房可落户,无房可随迁;12月武汉取消购房落户限制条件;北京明确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可按人才引进落户……

2024年,一二线城市“近身肉搏”将更加激烈。

以前城市向人才喊话,往往是“城市这么大,欢迎来看看”“深爱人才、圳等您来”“郑州爱才,郑州爱你”……一个比一个撩;现在,苏州向人才的喊话直白且豪迈:你只管奋勇向前,其它“包在我身上”!“来了就是青岛人”让人才更有归属感。

人才看口号,更看细节。深圳、青岛连续降低人才房申请门槛,青岛“青雁归巢”服务贯穿人才留青全程,“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人才驿站”阶段性免费居住和保租房优惠租金政策,满足新市民、青年人、毕业生的住房需求;以往令人咋舌的“人才补贴”“求职补贴”“住房补贴”已成标配,很多城市琢磨出“生活补贴”,青岛的“人才消费贷”满足人才各类消费类支出。四川攀枝花率先出手“生育补贴”,山东、广东、浙江、河南、云南、甘肃等多地陆续跟进,发放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加强住房保障支持等。城市的一系列举动明晰了从“抢人才”到“抢年轻人”再到“抢人口”的路径更迭。

从补贴求职、住房到补贴生娃,城市为人才当起了24小时保姆。大胆预测,“入托补贴”“入学补贴”“带娃服务补贴”或将陆续出现,随着养老金制度的推广,老年人才榜、中老年网红、老年创业补贴渐行渐近。

第三,价值线变了。一座城市的本质是开放与包容。数字时代,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价值取向成为城市引才要义。

2023年,一个“国内最适合年轻人躺平的城市”的话题冲上热搜,中国十大慢城排行榜吸引网友关注,还有全国城市单身率排名榜单、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00后宜居城市层出不穷。要抢年轻人,既要“种草”也要“种心”。

2024年什么词会流行?新质生产力。抢人变育人,育创新人才。深圳市“不问出身培育人”,特别优秀的可突破学历、年龄、经历、论文等限制评定职称。青岛市试点“人才年金”培育骨干人才,逐步实现全员覆盖。可以想见,越来越多的“董宇辉”“草根”“新市民”都有机会活成一束光。

由此,生命的“躺平”和“内卷”将持续博弈、寻求和解,各地夜校的爆火已初露端倪。既要塑造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更要关照心灵的“诗和远方”,将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培训机构探索发展的方向。

第四,矛盾线变了。经过一年“战”火洗礼的青岛收获了25万名人才,如何把人才“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抢产业、比创新、拼服务的齿轮开始转动,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低”与“高”的矛盾。正如高铁建设加速了人才流入,同样方便人才流出,政策松绑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落户门槛低到“尘埃里”,必然推动不同层次人员涌入,一方面高质量发展要求人才追“新”提“质”。“多”与“少”的压力。抢才大战和毕业生就业难双重压力,迫使城市上马更多的项目、更新的产业、更高的平台,解决企业岗位少、高精尖人才少的难题。“虚”与“实”的纠结。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存量人才”培养难、“增量人才”招募难,还有AI时代人工智能取代人力的隐忧、创新型人才紧缺急需等诸多问题。

为此,建议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分泌城市多巴胺,从品牌端解决“魅力”问题。二是做大实体经济蓄水池,从供应端解决“肚量”问题。三是下好政企校研一盘棋,从培育端解决“配对”问题。四是构筑城市HR生态圈,从服务端解决“保障”问题。

诚然,做强城市“才”富GDP上不封顶,未来仍需砥砺探寻最优解。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