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要求,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方式方法、深化结果运用,依法高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不断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审计程序
一是制定《青岛市市南区经济责任审计实务操作手册》。结合市南区经济责任审计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实务操作手册,从下发审计通知书、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召开审计进点会、出具审计报告到审计结果反馈全流程14个环节进行了规范,指导审计人员依法依规开展审计。
二是制定《青岛市市南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暂行办法》。根据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承担职能、重要程度、资金量大小等因素,将全区72家部门单位分为ABC三大类,按照服务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分类采取不同的审计方式,统筹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三是制定《青岛市市南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明确联席会议运行机制及各成员单位职责,各成员单位围绕各自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切实发挥联席会议对全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作用。
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审计质量
一是开展“清单+附表”审计方式,实现领导干部精准“画像”。根据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职责、承担的区委区政府主要工作、任职期间作出的重大决策等方面,编制了职责权限清单、重大决策事项清单、内控执行清单,并就单位人员、车辆、银行账户设置等情况编制了8张基本情况表,以清单落实为抓手,靶向更精准、任务更聚焦。
二是加强“纪、巡、审”三方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制定《市南区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暂行办法》,通过审前相互通报情况,搭建联动工作平台,共享有关材料,审中密切配合,互通发现问题,集中会商研判,审后巩固成果,一体推动整改,全面提升联动监督效能,构建大监督格局。
三是坚持大数据审计,实现问题精准定位。成立电子数据审计中心,整合优势力量组建数据分析团队,坚持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加大对决策数据的采集分析,通过将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决策数据等多维度关联分析,快速锁定审计疑点,提高审计效率。
深化结果运用,提升审计服务保障作用
一是出具一份综合报告。汇总全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各类问题,形成综合报告,上报区委区政府,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意见建议,督促问题从根源上整改,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有效发挥审计服务决策作用。
二是组织一场专题培训。组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风险提示专题培训,梳理审计常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提醒,提高各部门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有效预防和减少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中“碰红线、触底线”现象的发生。
三是印发一本案例汇编。根据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倾向性问题,编制《审计发现问题典型案例汇编》,涵盖重大政策贯彻落实、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执行等6大方面25个典型案例,每个案例均从内容、法规、风险提示及审计建议等3个方面进行剖析,提醒各部门单位对照自查自纠,避免屡审屡犯,发挥以案示警、以案为鉴、以案促建的作用。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栩 通讯员 李杰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