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发放残疾人就业扶持资金2783万元  青岛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12月13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残疾人工作年度开展情况。2023年以来,青岛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奋力推进青岛市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

发布会现场

建设“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27处

提标扩面兜牢保障底线。青岛市进一步上调市内三区低保边缘家庭残疾人生活补助标准,一级残疾人提高为每人每月594元,二级残疾人提高为每人每月467元,三、四级残疾人提高为每人每月307元。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养老保险政府代缴政策扩围增效,60周岁以下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参保约10.8万人。2023年来,落实困难重度残疾人就业生活补贴约2.4万人,农村非低保残疾人家庭水气暖费用减免3.8万余户。

托养照护托起幸福新生。青岛市调整优化残疾人托养服务政策,规范托养服务机构管理,提高服务补贴标准。全市寄宿制、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的服务机构或场所62处,托养5600余人。充分挖掘服务资源,建设“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27处,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等综合性就近服务1361人次。

有爱无碍保障平等参与。青岛市组织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队队员代表,深入机场、银行、医院等公共场所,及时反馈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跟进整改落实,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优化改善。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890余户、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房修缮21户,不断改善残疾人居住生活环境。

为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1.4万人次

精准实施康复救助。青岛市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困难家庭残疾儿童每年康复救助最多达到4.2万元,一般家庭每年最高达到2.52万元,救助标准全省最高。2023年以来,全市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3111名,34名语训聋儿进入普通小学就读,41名肢体残疾儿童完成筛查评估并进行矫治手术,康复服务覆盖面和质量显著提升。推进康复进社区工作,为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1.4万人次。采取补贴形式,对有康复需求经评估适合配置基本型辅助器具的残疾人实施救助,残疾儿童最高达到3000元,成人最高达到7000元,全市实施辅助器具适配2000多人次。

持续提升康复服务能力。青岛市规范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建设,与机构签订委托服务协议,加强对机构的管理督导,不断提升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举办孤独症、智力残疾和听力语言康复等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康复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讲解培训,不断提升康复人才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全面构建残疾预防体系。青岛市深化“全国残疾预防日”“爱耳日”“自闭症日”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在浮山湾亮化设施单体楼点亮“残联公益”蓝灯,开展健康义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不断提升市民残疾预防意识,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三级防控体系,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发展。

发放残疾人就业扶持资金2783万元

就业优先夯实民生之本。青岛市实施残疾人就业“十大行动”,组织开展“学技能当能手展风采”增技赋能活动,打造盲人按摩“齐鲁手创·青岛示范店”品牌,通过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公益性岗位开发、高校残疾毕业生“一生一策”就业帮扶、辅助性就业等多渠道、多形式,安置1582名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就业状况认定15688人,发放残疾人就业扶持资金2783万元。2023年度机关事业单位4个公务员职位、6个事业编岗位完成招录。积极落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政策,奖励2022年度省级残疾人就业基地1处、自主创业标兵7人,辅助性就业补贴标准为全省最高。

法治护航强化权益保障。青岛市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机制,构建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残疾人法律救助网络体系。招募公益助残律师事务所40家,搭建公益法律助残平台,组建服务团队,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律师调解等服务,切实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教育救助守护未来希望。青岛市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教育救助和奖励工作,完善政策内容和资金保障机制,增设网上办理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实施教育救助和奖励3200余人,有效缓解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压力。

募集社会资金和物资700余万元

文化供给持续丰富。青岛市在省内率先开办“同心共情 大爱青岛”手语电视节目,填补青岛市手语电视节目空白。持续深入推进“学听跟”活动,打造“同心共情 大爱青岛”助残服务品牌,组织残疾人艺术汇演,举办残疾人书画展等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组织240余户残疾人家庭参与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满足残疾人多元文化服务需求。

竞技体育硕果累累。青岛市承办2023年全国残疾人跆拳道锦标赛和山东省残疾人跆拳道训练营活动,举办青岛市第十七届残疾人运动会。2023年以来,青岛市残疾运动员在残奥冰球世锦赛等国际国内赛事中获得35金16银15铜的优异成绩。在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上,青岛市残疾运动员取得了9金6银2铜的优异成绩,金牌和奖牌数位居全省第一。

人人助残形成风尚。青岛市表扬16家“助残先进集体”和16名“自强先进个人”,整合各类助残志愿组织,构建“四级”助残志愿服务体系,在第33次“全国助残日”期间,组织全市22家助残公益组织在“五四”广场进行现场宣传公益、展示项目、提供咨询,进一步激发社会助残活力。发挥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慈善平台作用,募集社会资金和物资700余万元,帮扶残疾人6000余人次。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