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突破锂离子电容器“卡脖子”技术

日前,记者获悉,山东省实验室“轨道交通高性能锂离子电容器卡脖子技术”实现国内首次量产。据了解,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作为全省首批5家省实验室之一,自2021年7月获批以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提升实验室原始创新能力,推进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产出。

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了解到,该实验室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针对功率型储能器件锂离子电容器的国产化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研发工作,该技术成果在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的单体产线上进行了自动化组装验证,所获单体容量、内阻、寿命等参数得到认可。

锂离子电容器是超级电容器的升级产品,兼具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特性,可用于风电领域的调频调桨、智能电网的二次调频、轨道交通的能量回收等,但其制备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202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高性能锂离子电容器国产技术的研发,目前已实现突破。为推进市场化应用,实验室联合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在其自动化产线上验证中试产品,经过多次攻关试验,已成功在自动化产线上运行,制备出合格锂离子电容器单体,单体容量1400-2200F,寿命超过(200C)50万次,循环寿命居世界领先。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佳 通讯员 王静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