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强化精准投放 提升消费券政策效应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的关键环节。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消费复苏的过程中,消费券成为各地普遍采用的政策工具。从发放消费券的政策效应来看,注重目标受众的精准性、消费券设计的合理性、政策的公平性、有效性和财政的可持续性成为必然选择。其中,目标受众的精准性是指在发放消费券时,发放对象应该针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避免浪费和滥用。消费券发放前需明确目标人群或者目标行业,如发达国家在消费券发放时注重向失业群体、疾病群体、抗风险能力低的小企业主等低收入群体倾斜,从国内实践来看,消费券的发放大多选择对经济增长拉动较大的汽车、家电等特定行业。消费券设计的合理性是指制定科学的方案,实现消费券的面值和有效期等的设计合理化,保证其能够在有效期内被充分使用,确保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能够有效促进消费。政策的公平性是指消费券发放过程中,既能促进消费又能够发挥社会救济功能,防止消费券的发放造成不同规模企业、商家以及消费者之间产生新的不平等。政策的有效性是指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能够取得较高的乘数效应。财政的可持续性是指消费券的发放规模要兼顾财政的承受能力,消费券是一种短期的消费刺激手段,不宜对其形成依赖。为强化精准投放,提升消费券政策效应,应优化设计、完善管理,具体而言:

首先,提升消费券的精准发放程度。从消费倾向来看,低收入群体边际倾向较高,消费券发放人群可向失业人群、低收入家庭等倾斜。为有效识别低收入群体,建议通过大数据收集和分析收入水平、消费习惯、信用记录等,以准确地识别消费券发放的对象并对不同人群消费习惯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准确预测消费券的需求和效果,采取定向发放的方式,确保消费券能够精准地触达目标人群。消费券发放行业的选择来看,应注重向替代弹性较低的非耐用商品倾斜,如餐饮、文化旅游、健身等行业。同时,为防止消费券对消费者自发消费的挤出效应,使得原本的自发消费被推迟或者取消,导致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并不如预期,应注重选择消费弹性较高的商品发放消费券。

其次,注重消费券发放中的社会公平问题。在发放消费券的过程中,应公开透明地公示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监督,确保消费券发放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防止过度集中在某一地区或某一群体所带来的社会公平问题。具体而言:一是消费券的发放应具有普惠性。应扩大消费券的覆盖面,使其能够惠及更广大的群众。二是考虑地区差异,在发放消费券时,应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结构等因素。三是消费券的设计、投放要兼顾公平性,向低收入人群倾斜,向需要纾困的行业瞄准。对于因“数字鸿沟”而无法使用数字消费券的群体,可考虑发放现金消费券等。四是建立反馈机制。通过收集公众对消费券使用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消费券的公平性。

第三,提高消费券政策效应。在提升精准性和公平性的同时,也需要合理控制消费券的发放规模,避免过度刺激消费而带来的负面效应。防止过度依赖消费券刺激经济,要寻求更为长期稳定的解决方案,注重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此外,在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管,保证公开、透明,防止数字化消费券在发放和流通过程中“套现”等行为的发生。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动,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消费券的发放方式和政策措施。如对消费券使用期限和金额根据目标群体的需求和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发放技能培训消费券、租房补贴消费券等,提升消费券的针对性。此外,应设置消费券获得的合理门槛,防止门槛过高,消费券无法使用,并可采取摇号抽奖、限时抢券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费券的获得成本,进而提高消费券的边际效用,提升消费券使用效果。

作者: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倪庆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