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塔基人才为城市发展“打底”

近阶段,全国、全省、全市技能赛场风云激荡、战鼓催征,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2023年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赛事正酣,青岛市第十七届职业技能大赛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新一轮技能比拼开始了!

人才高地建设,不仅需要“塔尖”来“拔尖”,更要夯实“塔基”来“打底”,才能积蓄城市人才高度、厚度和密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技能人才越来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锻造“大国重器”、进行技术革新的主力军。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全力推进“人才强青”计划,全面打造“技能青岛”品牌,连续举办了十六届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围绕职业培训、技能评价、人才激励、技工教育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技能人才166.22万人,高技能人才58.15万人,市级技能领军人才4452人,国家级技能领军人才138人、省级技能领军人才237人。

正是塔基人才,擎起了城市建设的脊梁。

以产业为本 夯发展底座

泸州市启动“中国西部工匠城”建设、鲁班故里枣庄全力创建“工匠之城”、嘉兴确立“嘉兴工匠月”赓续工匠精神、“成都工匠卡”持卡可享十大专属服务……

放眼全国,各个城市积极建设新时代“工匠之城”,青岛如何发力?

青岛选手在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新突破

产业是塔基人才的蓄水池。

青岛这座滨海之城,早在百年之前就转动起了工业齿轮,从“上青天”的辉煌到“品牌之都”再到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伴随着制造业的升级,青岛能工巧匠规模持续壮大、技艺不断提升,呈现出群星璀璨的景象。全市200余万名产业工人队伍在改革发展洪流中各尽所能、大显身手,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推力。

产业是塔基人才的练兵场。

青岛是中国实体经济大市、制造业名城,制造业一直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兴市之源,工业门类涵盖41个行业大类中的39个,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是山东省最大的工业城市。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青岛工匠,用创新创造刷新着城市产业发展封面和底色。郝建秀创造的“郝建秀工作法”,让全国的棉纱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到“无声响操作”等绝活,成为全国首批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首席技师郭锐先后独创16项先进操作法、4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助力高速动车组制造技术跨越升级,打造“中国速度”;青岛兰石重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冷作工高级技师阙卫平发明的“U型管五点定位法”攻克了传统下料方式存在的管头误差难题,被誉为“中华第一尺”……

产业还是塔基人才的动力源。

当前,青岛启动实施了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大力发展24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为孕育、培育、造就工匠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成长空间。

青岛市对接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将100个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纳入企业新型学徒制、“金蓝领”培训范围,培训补贴最高达12000元/人,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大幅提升;构建“双元三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人才培养,技能人才培训服务精准度大幅提升,共建成234个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对口实习率最高达到98.6%,输送高技能人才5万多人。

全市共有国家级技能人才工作平台19个,其中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3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激励创新创效,共培树全员创新企业28家,创建市级以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98家,区、市级2000余家,年均应用职工创新成果5000余项,产生直接效益10亿余元。

以赛事为媒 育良匠英才    

“非良工无以筑大城,非匠心无以成经典。”青岛市打破学历、年龄、资历的限制,为高技能人才“搭梯架台”,让技能人才也能“顶天立地”。

培育工匠,要“赛”出来。青岛90%以上的工匠、60%以上的“五一劳动奖章”是从劳动和技能竞赛中产生。青岛自1990年开始举办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十六届,相继承办了“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等10余场国际大赛、50余场全国大赛和百余场省级大赛,还成功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等一系列国际重要会议、会展活动。

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青岛获19金

培育工匠,还要“冒”出来。青岛市从鼓励企业将自主评价结果与薪酬待遇挂钩,到深入推行“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八级工制度,推动企业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评才”的高技能人才成长“全链条”,595家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累计评价3.5万人;从全力推进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试点,到创新专项职业能力考核,15家社会评价机构评价范围涵盖55个职业工种,推出的59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累计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技能评价服务1.8万人。

青岛首个、全省首批“新八级工”首席技师出炉

培育工匠,更要“提”起来。青岛市成立青岛工匠学院,建成全国首家职工赋能中心,建设首批30个实训基地、18家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承接单位,服务职工6万余人次。支持工匠人才凭借技能提高经济收入,鼓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岗位津贴、技能津贴、带徒补贴等工资单元,鼓励企业加大对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劳动收入增幅连续4年超过GDP增幅和财政收入增幅。青岛港为技术工人设立月度技能津贴,突出贡献技师、首席技师还可再享受每月400-600元高技能人才津贴。大量民营企业参与薪酬制度优化改革,青特集团改革后,技术工人待遇整体提高10%-15%;特锐德五级企业工匠每月分别有300-2000元的工匠奖金。

以城市为名 传匠心匠魂

匠心,重在不懈坚持;匠魂,重在历久弥新。

2023年,青岛市礼遇工匠群体再放大招,将每年的7月26日设立为“青岛工匠日”,许工匠一城荣耀,在山东尚属首次。

“青岛工匠日”发布

实际上,青岛在礼遇工匠方面向来不遗余力。青岛市出台《关于实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的意见》《青岛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技能领军人才奖励实施细则》《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将打造工匠之城上升为全市战略,每年命名“青岛大工匠”10-20名、“青岛工匠”40-80名,分别奖励8万元和2万元,形成市级、区(市)级、企业工匠建设梯队。

青岛市《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提出实施技能人才培育计划,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高超的技能人才队伍,在人才培训、载体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比如,全职引进或自主培养的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给予200万元奖励;在平台搭建方面,成功创建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技能竞赛集训基地的,按投入比例最高给予500万元奖补。同时,支持用人单位通过培训提升工人技能,按照每人最高120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培训补贴。

工匠精神助力技能夺魁

让全城热动的匠心礼赞正在发生,工匠精神助力技能夺魁、产业振兴的速率不断提升:

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青岛19名参赛人员全部获奖,奖牌数实现“零”的突破。其中,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操作部远程操控主管王鹏的“一钩准”“一钩静”绝技勇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银牌,新时代“振超精神”再谱华章;

2022年青岛市生产总值为14920.75亿元,稳居北方第三、全国十三;青岛市2023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为11769.11亿元,同比增长6.0%,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加速上行……

古来铸匠心,今朝塑匠魂。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未来之星”培养、“岛城工匠”培育、工程师梯队培塑等计划,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围绕实现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青岛正在打造“六个城市”上集中发力、全面推进。恢弘蓝图,势必吸引众多技能人才;产业迭新,必将孕育更多技能英才!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