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震,男,汉族,1977年6月生,河北武强人,中共党员,生前是李沧区兴城路街道城市更新办负责人。
2023年2月3日,陈国震倒在了工作一线,离开了他忠诚热爱、无私奉献的事业,他甚至还来不及与亲人见上最后一面,来不及对相依相持的妻子、尚未成年的两个女儿进行最后的嘱咐,就这样带着十年如一日对基层工作的敬业奉献,带着对尚未完成工作的牵挂与不舍,永远地定格在46岁。
从部队到地方,从军旅情怀到为民情怀,他用奉献续写新的篇章。他曾身着戎装,保家卫国,他曾扎根基层,服务社区,在他的身上,刻下了绿色军营锻造的顽强和坚韧,感受到了忠诚担当的初心本色,看到了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
2009年,陈国震从部队转业到李沧区兴城路街道办事处安监科,负责安全监管工作,在任职期间,他跑遍了兴城路街道辖区内400多家企业,主动为企业建立起了档案,将经营范围、人数、隐患、安全生产负责人等信息全部归档,定期和同事进行安全检查,对辖区重点企业安全隐患点,可以说是如数家珍。正是他时时刻刻能够做到心中有本帐,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确保一方平安。他说“辖区企业、职工宿舍、城中村交叉分布,只有认真负责,才能守护好企业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也是陈国震在刚参军时许下的誓言。在陈国震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那几年里,兴城路街道辖区企业生产安全平稳,从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2017年7月,陈国震开始担任街道城管科负责人,该岗位工作内容复杂、责任重大,既是城市创建的“排头兵”,又是城市管理的“守护者”,陈国震在任时以担当实干、敬业奉献的突出表现,为群众干成了一批实事、解决了一批困难。比如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卡子门周边早年前污水冒溢严重,特别是下雨后,附近的居民更是苦不堪言,陈国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说“卡子门见证了青岛的历史,问题必须马上解决!”当天就联系城市管理部门、附近单位到场研究,找寻根结、对症下药,经过多方协调最终解决了卡子门周边排水不畅的问题。6年以来,卡子门周边再也没有冒溢。陈国震的认真负责决不是偶然,他是军人出身,知道卡子门见证过日军侵华的历史,同时长期扎根基层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让他心里始终挂念卡子门里住着的那名身体欠佳的老太太,解决冒溢问题的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初心所系。
党员的身份,信仰的指引,他用真心赢得群众的认可。陈国震在兴城路街道工作的12年来,把“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用实干担当书写了一幅“一片赤心向基层”的为民答卷,用投身服务群众的大情小事彰显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担当。
在兴城路17号、21号一楼涉及24户近30年的乱圈乱占和私搭乱建问题是街道“老大难”问题,随着市、区拆违治乱建设美丽家园行动全面展开,此项工作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可是想要破解这一多年的“硬骨头”绝非易事。由于涉及户数较多,拆除难度较大,陈国震和板桥坊社区书记吕军多次进入居民家中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讲法规、讲政策,最终得到了所涉全部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完成了改造。如今这片空地上已铺上了地砖,安装了健身器材、路灯、座椅,成为居民们锻炼、休闲的好去处。“拆除违法圈占的时候,他不仅是领着工人干活,有时候还自己上手!”同样也是退役军人的吕军,和陈国震有着深层次的共鸣:那份时不我待,是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作为街道创城工作的“主力军”,陈国震连续六年坚守创城一线,坚持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岗,全天深入到楼院开展卫生保洁、大件垃圾清理等工作,组织专人、定时、集中收取居民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全面清除了辖区内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辖区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提高,同事们都说他晒黑了、跑瘦了,但他毫无怨言,他说“面对创城的重点难点,作为党员就应该迎难而上,这是组织对我们的考验,更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
平凡的岗位,持续的坚守,他用敬业书写担当作为。兴城路街道辖区大部分是原碱厂宿舍、国棉八厂宿舍等“家改居”无物业管理的开放式楼院,存在邻里纠纷突出、环境卫生保洁力量不足等问题。为此,陈国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推进“三长一站”试点工作为契机,在每个社区都分别设立了城市治理服务站,建立楼院长城市治理微信群,创新“微循环”工作机制,通过解决群众身边“小问题”化解基层治理“大矛盾”。比如唐山路社区17号楼顶一户居民饲养鸽子40余年,鸽毛、粪便让居民不堪其扰,导致邻里关系紧张。楼院长在群里上报情况后,陈国震第一时间回复,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反复上门做说服教育工作,最终养鸽户自行对鸽子进行了妥善处置,并保证以后不再饲养,群众身边延续多年的环境卫生老大难问题得到迅速化解,居民纷纷点赞。开展“三长一站”工作以来,街道城市管理投诉同比下降40%,群众满意度上升56%,相关试点工作经验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2019年,兴城路街道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面对这个“新鲜事物”,辖区大多数居民不理解,甚至有人直怼工作人员:你连个免费垃圾袋都不给我,我凭啥配合你啊?为了让居民能更快地接受垃圾分类理念,陈国震主动牺牲休息时间,一下班和社区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三个多月后,陈国震入户走访了辖区近一半的居民,他用心用情和辛勤付出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配合。2020年,街道在沔阳路5号院里建成了垃圾处理点,处理点落成后,陈国震和同事们继续通过现场引导、随机走访、拍摄宣传视频的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让垃圾分类理念更加深入居民心中。2022年在街道、社区的齐心努力、在辖区居民的配合认可下,沔阳路5号院的垃圾分类工作走在了李沧区乃至青岛市的前列,被评为“青岛市垃圾分类五星小区”,如今居民们每天早晚排队去回收站处理分类过的垃圾,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23年根据上级关于组织拍摄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陈国震放弃午休时间,冒着严寒,在沔阳路5号院和同事、社区骨干准备拍摄的前期工作,因体力严重透支,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一线,送医就诊后经全力抢救无效离世,他把自己对工作的热爱永远定格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