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目标是构建“三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不仅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和前置手段,更是预算单位合理界定职能任务,加强综合管理的重要尺度。为进一步推动绩效目标管理提质增效,青岛市“专项调研+完善标准”双向联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住问题表现诊好脉、开好方,制定预算绩效目标设置指引,对各部门单位绩效目标编制工作进行有效的引导规范。
突出一个重点,着重加强绩效成本效益分析。为贯彻落实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要求,《指引》强化绩效目标编制环节的成本控制导向,明确成本指标为一级指标,要求各部门单位科学编制“绩效目标表”中的成本指标。在成本指标设置时,可将项目支出标准作为成本指标分项指标,用行业标准、预算支出标准等设置成本指标值,如实反映预算项目的总成本、单位成本和分项成本构成等情况,发挥其对预算执行的约束作用。
细化两类标准,更好发挥绩效指标体系作用。为推进绩效目标编制规范化,将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定位于服务预算绩效管理,《指引》在2022年共性绩效目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梳理了2023年版本,设置会议培训、政策研究、新闻宣传、基建工程、设备购置22类共性项目绩效目标指标体系,指导预算部门手握目标建设的“说明书”。为便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针对效益指标不可衡量的问题,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公开的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和青岛市分行业、分领域绩效目标中较为规范、可行的效益指标,形成部门效益指标参考,涉及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可持续影响指标四类指标,进一步规范效益指标编制。
明确三级指标,纵深推进目标编制科学规范。针对预算部门反馈的绩效目标“不会编”的问题,《指引》在阐述绩效目标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绩效目标设置思路及原则,指导预算部门如何按照明确总目标、分解绩效指标、确定指标值三个步骤编制绩效目标,并对绩效目标三级构成和设定情形进行了解释说明。针对预算部门反馈的绩效目标“编不好”的问题,《指引》进一步对绩效指标的类型和设置要求进行了详细规范,绩效指标应指向明确,与财政支出范围和效果、部门职责及其事业发展规划紧密相关,并细化量化、合理可行。
抓实四项举措,全面深化绩效目标结果应用。一是对绩效目标的结果应用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强调绩效目标工作及时完整和质量达标两部分已被列入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内容,通过加强绩效目标审核、适时通报、对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或审核未通过的项目不安排预算等形式督促预算部门单位提升绩效目标编制质量。二是衔接绩效管理各重点环节,《指引》明确提出在项目支出绩效指标设置时,可应用事前绩效评估结论量化绩效指标。三是为保障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顺利开展,明确绩效指标完成值来源及取值方式,进一步推动绩效指标完成值取值机制建立健全。四是《指引》印发后与区(市)共享,“一盘棋”提升全市绩效目标编制质量。
聚焦五大问题,充分补齐绩效目标设置短板。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专项调研发现,个别单位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不科学、不规范,指标值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工作质量。为增强绩效目标管理支撑性,《指引》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汇总形成预算绩效目标编制常见错误示例,对年度总体绩效目标照搬照抄文件原文、成本指标设置无意义、数量指标用相对值表示、效益指标不可衡量、满意度指标未指明对象等五类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对具体错误实例提出修改建议,清晰明了,简单易懂,为各部门、单位编制绩效目标提供依据和参考。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栩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