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兴邦之本、成事之基。近年来,山东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赋能支撑高层次人才招引工作,优化人才创新平台载体,营造“乐业安居”的人才生态,逐步构建起覆盖人才“引育留用”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工作和服务体系。
在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对话会高端对话环节,与会嘉宾主要围绕“跨国企业发展趋势与人才资源国际化”进行了交流。山东人才集团董事长王卫中表示,集团立足全省人才需求,聚焦国际化人才特点,面向海内外各类人才资源,在全国率先探索了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数据链、资本链“两链支撑”业务模式。在海外人才资源富集地区运营20多个人才服务站点,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已推动18位顶尖人才、200多名国家级人才、50多个项目落地山东。
“不单纯就引才而引才,创新平台化、链条式发展路径,着眼人才创新创业全过程全周期需求,提供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基金投资等‘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王卫中表示,集团以服务重大产业为切入点,梳理确定重点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解链调研,征集人才引进、培养供给、技术攻关等各方面需求,形成“供给清单”。同时,集团以大数据为支撑,高效匹配人才资源。重点打造人才数据平台,汇聚3.1亿多条数据,其中,人才数据8800多万条。利用大数据在全球搜寻合作伙伴、各类人才,开展人才精准匹配、靶向引才。
王卫中表示,目前集团探索构建了“海外+省外+省内”的综合运营模式。在海外人才资源富集地区运营20多个人才服务站点,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已推动18位顶尖人才、200多名国家级人才、50多个项目落地山东,打造山东人才大厦、海洋人才港、国际人才科创园等平台,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比如,在济南打造的山东人才大厦生态,引进中德技术转化与应用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人才产业研究院,落地人才科创服务机构5家、投资基金3支、研发中心2家、协会联盟8家、高校校友会6家、创新企业21家。
目前,山东人才集体的“一个链条、一个平台、一支队伍”的服务模式在具体实践中也得到验证。山东人才研究发布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5个重点产业科技人才创新图谱。实地深度对接淄博市氟硅材料产业链企业进行系统解链,匹配挖掘氟硅领域专家600多位,对接山东大学等氟硅领域可转化项目20余个,服务成果转化落地。
“山东人才集团已协助用人主体为山东引进各类人才1万余人。”王卫中表示,建设全球人才库,建立省级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人才数据的创新应用;建设智慧人才云平台,设有人才库、产业库、成果库、需求库、政策库和项目库6个数据库,绘制了人才、产业、政策和科创4张数据地图,通过对全球人才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实现人才供需匹配、精准识别、靶向服务,搭建起贯穿人才发展全链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助力赋能更多“千里马”在山东创新创业赛道上竞相奔腾。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雯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