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社会音乐教育国际化发展,9月29日下午,2023中外音乐学院院长学术交流会(青岛)在市北区召开。活动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青岛市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承办,青岛环海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会议旨在通过国内外专业音乐学院院长对社会音乐教育与美育、国际比赛与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交流领域内的广泛探讨,启发青岛美育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的协同发展与国际交流,促进校地合作,为青岛乃至中国的音乐教育与开放互融再添动能。
俞峰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以“构建中国艺术学科学位体系,引领高层次艺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为题,回顾了中国艺术学科学位体系的发展历史,展示了中央音乐学院在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详细介绍了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和中央音乐学院立德树人、小中大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成果。他表示,面对新的变化和调整,中央音乐学院根据自身实际积极主动地推动本校艺术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的对应调整和优化;同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之上,合理调整自身学科专业布局,力求在办学特色、师资队伍、课程改革、体制机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努力满足国家在改革创新和升级转型过程中对高层次专业化艺术人才的需求。
全星海
韩国秋溪艺术大学副校长全星海以“建立良好的音乐表演习惯培育全球青少年音乐人才”,讨论了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演奏习惯、合理掌控学生学习进度、培养情绪管理和自我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途径,培养出具有跨文化合作能力并具备积极健康态度的青年音乐家。他表示,对于建立良好的音乐表演习惯,有三个教学原则:要每天从“零”开始,要重复正确的习惯,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青少年在全球范围内学习合作。希望通过合作交流与共享,培养和推广世界各地优秀青少年音乐人才,以推动音乐教育的创新与进步。
扬·菲利普·斯普里克
德国汉堡音乐戏剧大学院长扬·菲利普·斯普里克则讨论了当今德国音乐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他表示,德国中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缺乏训练有素的音乐教师和音乐教学课程缩减等挑战。许多德国大学正在建立预科学校,试图在学校和大学之间建立早期联系,且建立了促进年轻音乐家职业发展的教育体系。同时,德国古典音乐目前正在经历巨大变化,传统音乐会形式受到质疑,音乐厅和管弦乐队的教育活动更加重要。在此背景下,赛事的作用和音乐节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
文锋
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文锋以“跨文化视域下艺术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聚焦人才培养与推行专项育人计划、重视实践教学、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国际合作和多渠道交流、拓展艺术实践平台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专业艺术院校应具有的跨文化工作视野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他提出“四要素”,即要聚焦人才培养,推行专项育人计划;要重视实践教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要强化国际合作,开辟多维交流渠道;要拓展艺术实践平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尼尔斯·罗辛-肖
丹麦皇家音乐学院代理院长尼尔斯·罗辛-肖介绍了该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心理培训、模拟面试等特有的音乐人才培养方法。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旨在教育培养学生,并可持续性储备音乐人才。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丹麦对运动心理学模型的改编,即整体表现心理学模型。其中有四个核心原则:营造积极环境,提高绩效福利,培养学习文化。学习计划可以根据学生日常教学需求和期待进行定制。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对教学情境的积极设定来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和发展自身的艺术特性。
高雁
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高雁以“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服务区域发展,全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音乐教育国际化”为题,强调专业音乐院校在音乐教育社会功能中应发挥的作用,为国民音乐教育体系提供支撑,并以青岛为例总结青岛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经验,倡导立足中国实践、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音乐教育国际化。她表示:要坚持人民中心,引领专业音乐教育,服务大众审美,通过源源不断地培养高质量的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管理和音乐教育人才,为践行高质量的“三位一体”国民音乐教育体系提供支撑。
国内外顶尖音乐院校院长在发言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出加强交流对促进音乐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强调了音乐教育和美育工作对社会发展、人格塑造和国民素质提升的积极作用。未来,依托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艺术资源,市北区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音乐美育教育带来更多机遇和动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 记者 辛小丽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