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良种+良法!青岛绘就“绿色增粮”好“丰景”

白露已过,暑气渐消。九月的青岛乡村沃野,秋高气爽,广袤的田野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沾染了阳光色彩的庄稼正鼓足劲迈向金黄,用积蓄一夏的热忱奔赴新的丰收,玉米正值灌浆成熟期,大豆正处鼓粒期,一串颗粒饱满的花生破土而出生……

9月15日上午,位于平度市蓼兰镇和崔家集镇的青岛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粮食基地里,青岛市秋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举行,现场示范展示148个优质玉米、花生、大豆新品种和配套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活动采用现场讲解和实地观摩等方式,向农民宣传普及科学种田技术,领略青岛粮油绿色增产的科技范。来自市、各区(市)以及协作帮扶地陇南定西的农技人员以及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以及经销商代表共80余人参加观摩。

新品种展示示范,田间选种助农增收

庄稼种得好,良种是关键。品种好不好,田间看表现。

青岛信宜佳种业有限公司的示范田里,青岛市农技中心种子部负责人王海龙正向与会人员介绍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情况时表示:“当下是产量形成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考察玉米品种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的窗口期,有的品种我们已连续试验示范2-3年,表现出较好的高产稳产、广适多抗等特性,为青岛市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今年在青岛信宜佳种业有限公司的示范基地安排53个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按照统一展示评价方案、统一供应试验用种、统一调查评价标准等要求,筛选推介玉米优良品种,不断巩固农业稳产增收的良种基础。

“今年市农技中心联合科研院所、种企,以1个核心基地+N个试验示范子基地的‘1+N’模式,在全市布局展示评价与试验示范基地4处,展示评价花生新品种62个,涵盖高油酸、高油、高花青素、抗逆等优良特性,大面积试验示范宇花61号、花育910等高油酸花生新品种7个,配套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面积200余亩。” 青岛市农技中心种子部研究员吴兰荣高兴地向与会代表展示花生新品种,像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数家珍新品种的优势。

今年,青岛降雨充沛、光照充足,花生结果多、果大、饱满,在优质、抗逆的同时,丰产性表现更加突出。近年来,青岛市农技中心加强最新科技成果的引进、技术集成熟化和创新,推进高油酸花生种子高纯度繁育与绿色高质高效栽培生产双重标准化,以全产业链思维创建花生“产业链接”推广模式,加强产业上下游联动,推动青岛花生生产高质量发展。

“大豆振兴、良种先行。今年我们在平度市、胶州市设两个大豆品种试验点,从全省12家育种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用大豆新品种20个,大面积示范大豆品种3个,耐盐碱大豆新品种42个,单作大豆新品种30个,通过开展试验示范和科学评价,筛选出适合青岛种植的大豆新品种。”青岛市农技中心种子部农艺师赵立波介绍说。

今年,青岛市农技中心共引进试验示范玉米新品种53个、花生新品种62个、大豆新品种42个,通过此次品种展示评价观摩的同台竞技、一决高下,将筛选出一批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综合性表现突出的优良品种,为全市绿色增粮和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种源保障。

记者从现场举行的全市秋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观摩开放周启动仪式上获悉,自9月16日至9月22日,位于平度市、胶州市、莱西市、即墨区、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市粮油作物品种展示示范评价基地将对社会开放,种子企业、经销商、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及农民群众均可前往观摩考察,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观摩,为种子企业提供比拼品种的“擂台”,为农民群众、种植大户提供田间选种的“柜台”,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的多赢局面。

新技术集成示范,绿色增粮有保障

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玉米田头,山东省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姜雯向与会人员介绍“夏玉米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当前,青岛市粮食生产已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浇水追肥成了困扰种粮大户的一大难题。

多年来,青岛农业大学与青岛市农技部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最终通过一根小小滴灌带“一石三鸟”破解了玉米生产浇水难、中后期追肥难和雇工难用工贵三大瓶颈问题,让大户种粮少费力多得利、轻松又高效。与常规水肥管理方式相比,水分利用率提高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亩均增产10%左右。

事实上,当前影响青岛市玉米、花生单产提升的主要问题是土壤肥力低、农机作业质量不高和中后期水肥管理不到位,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青岛市的玉米、花生单产就提升不上去。

为此,青岛市农技推广部门与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协同攻关,研究集成了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进农机作业质量、改用水肥一体化”为主要措施,以“提高种植密度、提高群体整齐度、提高成熟饱满度”为主攻目标的玉米、花生“三改三提”单产提升技术。“如果这项技术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青岛市玉米、花生单产就会有一个大的提升。”青岛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孙旭亮表示。

今年,结合实施山东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小麦玉米周年“超吨半粮”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协同推广项目,青岛市农技中心在平度、莱西等区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安排了小麦玉米周年“超吨半粮”、夏玉米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玉米“两选四适”一播全苗、玉米“三改三提”单产提升等1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示范展示全市良种良法最新成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全力支撑保障青岛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

目前,青岛市在冬小麦、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滴灌技术变革助力种粮轻松又高效”2022年入选全国种植业技术推广典型案例,“夏玉米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2023年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冬小麦滴灌水肥一体轻简高效栽培技术”2023年入选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示范基地——黄淮北部粮油高效节水增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新模式创新应用,粮油兼收有底气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青岛市坚决扛牢粮食产能提升责任,把粮食稳产保供作为头等大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应对粮食生产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构建“36111”稳产保供体系,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第一名。

今年开始,主动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创新打造“五良”融合的高标准现代化粮食生产综合示范样板,“产学研推用”多方协同实施“超吨半粮”技术攻关,加快育推突破性优良品种,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探索粮食产能由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的实践路径,以稳产保供为基础,夯实“国之大者”这一根本。

今年,青岛市农技中心继续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试验,通过生产实践和专项试验结果对比,筛选并改进适合青岛地区的4:2、4:3、4:4、6:3等7种主推技术模式,并进一步熟化了两种作物生产管理技术,强化关键环节技术集成,确保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同时,市农技中心开展高油酸花生耐密植玉米品种等宽幅带状复合轮作种植试验,推动玉米花生带状复合轮作种植模式技术落地推广,实现稳粮增油。

这次现场观摩会,不仅是对近年来青岛市引育的粮油作物新品种、创新集成的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的集中展示,也是铆足干劲推进“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具体行动,观摩活动也为全市科研院校、农技部门、农资企业和种粮大户搭建起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集成与推广应用,破解良种良法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难题。

青岛市农技中心副主任位绍文表示,下一步,青岛市农技中心将加大扶持力度,在新品种引进与选育、绿色高效技术集成、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做好粮油增产和农业增效大文章,为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通讯员  赵立波  孙旭亮  冯志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