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这个形式特别新颖,能够在逛街的同时,找到心仪的工作。”如常集团青岛西海岸残疾人培训就业基地的负责人董艳玲近日参加了在市北区台东三路商业步行街组织的“挑灯觅才·职等你来”星光集市表示,公司将面向残疾人招聘手工工人、管理人员,同时面向健全人招聘商务经理和运营督导。
“把岗位‘摆出来’,把工作‘逛’到手,这就是我们举办此次‘夜市’的初衷。”市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采取夜市这种‘微招聘’的方式能更好地聚人气、接地气,让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招才引智,让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在轻松的氛围里就能实现就业。”
山东省“社区微业”行动现场推进会
9月9日,山东省“社区微业”行动现场推进会在青岛市创业赋能中心召开。会议就深入开展“社区微业”行动,健全社区就业促进体系,充分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增强社区吸纳就业能力,推动社区就业全方位扩容提质进行了统筹安排,提出了未来三年的行动计划。会议指出,要增强社区就业资源聚合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共建共享的“社区微业”推进格局,推动就业服务端口前移、重心下沉,畅通就业微循环、重塑就业大格局。
“要加强社区就业体系建设,夯实基层就业基础,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便利性。”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涛在推进会上强调。
青岛市“就享家”乐业服务站
为深入贯彻山东省“社区微业”三年行动计划,今年以来,青岛市聚焦“两低两高”(低技能、低收入、高失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重点群体,通过打造“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延伸就业服务触角,提升就业服务质效,实现社区居民“就近求职、乐享服务、临家易业”。1-8月,青岛市实现城乡居民就业17.52万人,完成省级全年目标任务的80.74%,总量居全省首位。
乐业“微站点”功能多元社区即享
青岛市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促进更高质量就业“18条”、优化调整稳就业“11条”,为开展“家门口”就业服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今年4月份,正式启动“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建设工作,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打造服务站点,实现需求归集、岗位推送、能力提升、创业推介、精准匹配、政策速递一体匹配,将就业创业服务搬到群众“家门口”,延伸至“神经末梢”,劳动者在居住社区“零距离”便可享受就业岗位查找、求职信息登记、政策“百度”等服务。
创业“微空间”资源集聚街巷随享
青岛市盘活利用社区各类存量资源,支持后备箱经济、小店经济等创业项目进社区,促进“家门口”创业增收。梯次搭建“创业街区”“创业里院”等创业场景,为社区小微创业项目,提供低成本场地、免息担保贷款等创业支持。试点创新打造创业型特色街区,形成街区创业生态圈,集聚各类创业资源,支持电商、家政服务、手造非遗等项目进街区,突出创YOU家功能,为有创业需求的居民提供创业沙龙、创业指导、创业咨询等“微创业”服务。1-8月份,全市扶持创业2.45万人,同比增长5.6%。
青岛市“就享家”乐业服务站
特色“微服务”求职招聘出门乐享
青岛市坚持服务跟着群众需求走,依托“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服务专员队伍,分类筹集一批就业门槛低、灵活性强的岗位,做细做实家门口就业。发挥品牌带动示范效应,上线“就帮帮”服务平台,实现灵活就业“线上查询”“码上就业”。将“移动就业服务巴士”开进闹市街区,随时随地为重点群体提供就业服务。开办“星光招聘夜市”,定期动态发布就业岗位,将就业岗位超市开到家门口。开展职业指导和献爱心服务,为新业态人员免费提供充电补给、诊脉理疗等健康服务,为公益性岗位人员提供避风遮雨、休憩阅览等服务。
技能“微培训”精准赋能公益尽享
青岛市发挥技能培训促就业作用,由市人社部门联合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实施“技能培训进社区”行动,开设社区职业培训大讲堂,探索举办“微技能”课堂,重点对困难人员、兜底安置人员开展手造类、艺术类特色化培训,提升社区居民就业适配能力。目前,共组织233个社区(村)开展家政、养老、面点等培训8000余人次;开办技能提升夜校,组织农民“坐在家门口、免费学技能”,实现4000余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青岛市“就享家”乐业服务站
“接下来,我们将全面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社区微业’三年行动,以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为目标,坚持多方联动、上下协同、串联成线,用心用情织密‘就在身边’服务网,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就在青岛’幸福感,为全省就业大局稳定贡献青岛力量。”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学俊表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