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以下简称青岛自贸片区)四周年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隋斌表示,2019年获批之后,山东自贸试验区在国务院批复的方案中,对青岛自贸片区产业定位主要是五大产业,包括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和先进制造。青岛自贸片区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主要体现两个特色:一是以新驱动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二是突出海洋经济的特色。
在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基础上,青岛自贸片区结合自身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的优势和方向,确定了3个主要的发展方向。第一是优势产业,即智能家电,第二是新兴产业,即集成电路,第三是代表未来方向的未来产业,即基因科技,这三个是制造业发展的三个重点方向。
获批四年来,从2019年青岛自贸片区规上的制造业企业一共不到100家,发展到2022年底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56家。经过四年的发展,青岛自贸片区工业年产值从623亿元增长到839亿元,年均增速10.43%;研发投入达到了19.16亿元,年均增速达到了76.75%。这充分体现了青岛自贸片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特色。
围绕3个方向,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在产业空间布局上规划了三个千亩园区,分别是千亩的智能家电产业园区、千亩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和千亩的基因科技园区。
在智能家电方面,青岛自贸片区主要应用了“5G+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发展,驱动传统家电产业向智能家电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建网络、造场景、搭平台、聚生态”等创新做法,走出了一条从应用场景到数字化生产线,到智能互联工厂,再到“5G+智能制造”全连接工业园区的发展路径,体现了“点、线、面、体”的发展格局。这一做法也被工信部授予了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园区的试点示范。
在此基础上,青岛自贸片区积极打造智能制造“灯塔基地”,目前智能家电产业园已集聚9家智能制造互联工厂,年产值超过150亿元,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其中,海尔2家智能制造工厂相继获得世界经济论坛(WEF)智能制造“灯塔工厂”称号,“灯塔工厂”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二、全省二分之一。海尔滚筒洗衣机互联工厂有望今年成为“灯塔工厂”。同时,青岛自贸片区正在建设的水生态智造项目和海尔水联网生态制造等8个项目也在按照智能制造标准建设,有望打造成全球首家“水联网智造灯塔工厂”。
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青岛在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就是建设15个新兴产业的专业园区,青岛的集成电路专业园区就设在青岛自贸片区,也是第一个挂牌的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在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做法上,青岛自贸片区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推行“5个1”的工作体系,分别是:一个工作专班,产业推进的工作专班。第二个是一套产业发展规划,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分别编制了集成电路产业园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第三个“1”是一套产业政策,这是全市第一个发布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的产业政策以及实施细则,第四个“1”是建立一支专业的招商队伍,打造“政府+链主企业+金融平台+招商公司”的专业化联合招商团队,同时组建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及专家智库,对引进的项目进行专业评估。第五个“1”是一支产业基金,在集成电路产业园组建多支基金,规模已经达到几十亿,为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目前,青岛自贸片区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各个环节的发展态势,包括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这些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已经落地的产业链重点项目有22个,其中投产项目有17个,有5个项目正在建设。
在基因科技方面,青岛自贸片区管委遵循基因科技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首先是人才的集聚,第二是实现科学的发现,第三是推动成果的转化,第四是培育产业的发展,按照这样的路径,首先加大人才的引育力度。截至目前,集聚了超过2100人的基因科技科研人才,其中博士40人,硕士255人,本科1800余人,有多位基因科技专家入驻片区,其中特聘的海外专家7人,省级以上人才18人。
此外,青岛自贸片区涌现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例如:华大基因首次实现生命全景时空分子图谱,成为全球唯一一项能同时实现“亚细胞级分辨率”和“厘米级全景视场”的技术;清原农冠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项,“十三五”期间也是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两项,而且清原农冠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到产业上,华大研究院获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建成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库,基因测序全球贡献度28%、中国贡献度49%。清原绿色除草剂创制能力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全球首创基因敲高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技术成果的应用也为青岛自贸片区下一步产业的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基因科技产业发展值得期待。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于倢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