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发布《关于高质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明确,全面放开放宽城镇地区落户限制,放开人才落户,放宽投靠落户,实行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同时,杭州市城区要取消落户名额限制,精简积分项目,确保居住年限和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分数占积分的主要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提出实行长三角地区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这意味着,只要来到浙江,即使更换城市工作生活,依然可以累计社保、居住年限,开启落户之门。
这一政策的发布,代表了全国人口增量第一的浙江,又开启抢人模式。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近年来日益凸显的“人才南迁”现象(即,中国各地人才向南方流动)。为什么人们都选择去南方发展?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又到底是什么呢?
“人才南迁”的背后
人们正在“用脚投票”,奔向南方。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和2000年相比,北方人口增长了5.9%,略快于南方。但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北方人口在过去10年仅增长了2%,远低于同期南方8.5%的增长率。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内,2010年-2021年,北方经济占全国总量从42.8%降至35.2%,而南方经济占全国总量从57.2%增至64.8%,南北经济总量差距从14.4个百分点增至29.6个百分点。
可以说,“人才南迁”的背后,是南北经济差距持续扩大。
南北经济总量的对比或许不够明显,从省份和城市来看更为直观。2022年全国GDP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安徽。其中,北方仅有山东和河南两省在列。在改革开放初期,北方在全国10强省中占据5席(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
从2022年全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来看,情况更不容乐观,北方仅有北京上榜,其余9座皆在南方。但在改革开放之初,北方在全国10强城市中占据6席(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
事实上,曾经北方依托重化工业优势,一度领先于南方。如今衰落的东北地区祖上也富过,计划经济时期的辽宁GDP长期位居全国前三、一度位居第一。但在改革开放后,南方通过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外向经济而逐步崛起。
改革开放后,北方依托传统工业通过资源和投资驱动仍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辉煌,但在产业升级浪潮中,北方的工业优势却逐步失守。一组数据更直观地说明问题,2022年我国的工业增加值排名前十的城市,深圳、上海、苏州、重庆、广州、佛山、宁波、无锡、东莞、泉州等皆为南方城市,北方无一城上榜。
这也意味着,传统重工业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
跟着新兴产业南下
为什么选择南下?听听年轻人的想法:
“我是学软件工程的,如果毕业后在深圳、杭州工作,发展前景更好,工资水平也是国内最高的。”“我是电子系毕业的,北方真的没有啥半导体行业,只能去南方找工作。”
在国内,选择大学专业,更多考虑的是未来就业。新兴产业,不仅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而且能提供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福利。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从行业招聘薪酬同比增速来看,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薪资同比增长5.9%,薪酬同比增速最高,这些行业都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行业,具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在《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中,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南京、苏州、广州、宁波、珠海、厦门等的薪酬水平位居全国前十,北方仅有北京上榜,其余都是南方城市。
南北方的薪酬待遇差距源于,北方更加侧重于重工业和传统产业,而南方新兴产业在创新、科技和互联网等方面具有更高的活跃度和更加多样化的布局。依托传统工业和资源型产业的北方,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落人一步,无法更好地应对如今的竞争格局。
比如,作为中国南方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深圳的新兴产业以高科技、创新和前沿技术为主,深圳的华为、腾讯、比亚迪等公司都在新兴产业领域有着显著的影响力;杭州发展则依托于电子商务、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例如阿里巴巴就是在杭州发展起来的全球电商巨头;苏州的新兴产业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为主。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
这三座新兴产业布局良好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是位列2023年《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薪酬水平排名前十的城市。
“北归”答卷怎么做
人才南迁,何时北归?在先发国家的经验中找找答案。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促进协调区域发展比较有效的方法包括:设立专门机构,强化政府调控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加强立法,以制度来保障落后地区的开发;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构建纵向和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比如,德国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列入基本法范畴,通过财政平衡政策等手段促进各州各地区财力的均等。2006年,根据欧盟的《地区补贴指南》,德国为落后地区的新工商业项目、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补贴与资助,以确保资金最大程度地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00-2015年,德国16个州的人均GDP变异系数从0.32波动至0.27,区域间较平衡发展。
日本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法,一是,制定了“国土计划”和“地域经济再生战略”等计划,明确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职责和任务。二是,财政转移支付。日本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七成或七成以上都分批次拨付地方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根据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情况,对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三是,商业贷款的贴息。鼓励企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兴业,促进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进而不断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日本的区域协调,受限于国土面积,主要聚焦在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三大都市圈。2014年,东京圈的经济份额最高,达到了32.3%,而大阪圈和名古屋圈的经济份额分别为13.9%和9.9%。在人口方面,东京圈的人口最多,占比为28.3%,大阪圈和名古屋圈的人口占比分别为14.4%和8.9%。根据经济-人口比值的分析,东京圈的经济-人口比值为1.14,大阪圈的比值为0.96,名古屋圈的比值为1.11。这也说明,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和人口分布相对均衡,形成了相对平衡的区域发展格局。
人才南迁,实际上反映的是我国南北方经济差距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有赖于国家战略的规划,以及各地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民营经济的活跃程度、营商环境的优劣等。北方省份、城市更多的还是要正视自身不足,继续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想方设法、拼尽全力去迎头赶上,毕竟留给北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孙梦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