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rst prize awarded by experts of other cartographic products-Paper-cut Map, from China!”(译:“其他地图产品类专家评审一等奖——《剪纸地图》,来自中国!”) 2013年,在德国德累斯顿召开的第26届国际制图大会上,国际制图协会主席公布了获奖名单,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的地图文创作品从来自35个国家的529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以黑马之姿,一路过关斩将,一举斩获国际制图最高奖,填补国内同类奖项的空白。《剪纸地图》以中国传统剪纸的形式,将地图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精巧典雅。专家评语:“关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制图应用,非常惊奇和精致”,有力诠释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剪纸地图》作品及获奖证书
小小方寸间,承载潜力无限。本报记者走进青岛勘测院,进一步了解地图文化的魅力。
“人类发展历史上先有地图后有文字,地图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自然产生的,是空间思维的自然表达 (人类有三种思维方式: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青岛勘测院张志华院长介绍,“空间思维是人类最高级的思维方式,而地图恰恰是空间思维的直观表现形式。地图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启“地图+文化+科技”跨界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地图与文化相伴相生,地图用自己特有的符号表达着复杂的地理世界,成为时代的注脚。
回溯青岛地图文化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2006年我们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打破行业界线,将地图与文化进行跨界融合,研发了业内的首张文化地图”, 青岛市勘测院院长张志华表示“自此,我们开始了地图新介质探索、地图艺术设计、地图美学实践,再到地图与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走出了一条“地图+文化+科技”的跨界发展之路。”
走进青岛勘测院的地图文化与创意展厅,自主研发的数千种地图文创产品,如文博珍宝逐一尽展眼前,绽放历久弥新的时代光芒。
将地图文化与传统的国粹非遗进行创新设计的是国风图韵系列,纸智图则巧妙将地图融入数字技术研发升级,时热图赞、城格、高登、图语解系列文创则覆盖了时政热点、城市DNA、等高线之美、地图符号等十余个丰富内涵。其中,城市DNA系列是青岛勘测院专为2017年第28届国际制图大会(美国 华盛顿)设计研发的纪念品,开创性地将城市肌理脉络用地图网格的形式展现,并一炮打响。同期,青岛勘测院在会上设立了唯一的中国展区,也成为了现场最受欢迎的展区。
美国制图大会的照片
此外,2018年由青岛勘测院与中国地图出版集团联合打造的中国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地图及地理信息文化”专馆对外开放,作为永久性的科普宣传场馆,集中展示了中国地图之美。
德清地图文化展馆照片
目前,青岛地图文创板块已形成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产业化,逐步渗透到政府决策、城市宣传、专业研究、民众生活、科普教育等方方面面,使地图更好的成为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
首研文创科技成果转化百余项
在2019年第29届国际制图大会上(日本 东京),青岛勘测院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地图相融合,研发推出了《水域姑苏--现代抽象水墨MR互动地图》,并一举获得第29届国际制图大会电子图类第三名和公众投票奖两个大奖。
20多年来,延循着地图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变迁,青岛市勘测院以科技为手段,以地图为核心,以全新的行业视角全力打造的地图科技解决方案。开展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将丰富的数字内容以虚实融合方式展示给用户,为纸质地图提供实景信息、地理信息和多媒体资讯等信息交互的解决方案,蓄力擎起地图发展新动能。
工作人员进行智能地图讲解演示
面对未来新技术趋势,地图文创已完成成果转化市场项目百余项,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今年将继续利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与地图文化产品相结合,积极融合BIM、CIM等地理信息新技术新数据,引领新型地图文化消费。
首开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先河
青岛勘测院独辟蹊径,让传统地图行业焕发新的生机。“2014年,我院在青岛倡导发起了首届中国地图文化节,在行业内产生了空前影响。”谈起这一备受瞩目的业内大事件,张志华感慨万千,“当时我们积极倡导并发起成立了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联盟通过举办地图文化节、地图文化高端论坛、中国地图文化联展等活动,提升了行业影响力。”联盟自成立以来,已吸纳成员单位69家,一直围绕国家地图文化产业和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政策与规划,肩负弘扬中国地图文化的使命,搭建产、学、研、用的开放平台,推动着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同时,自然资源部为地图文化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2020年1月,自然资源部地图文化与创意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批准成立。该中心由青岛勘测院和中国地图出版集团联合共建,由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机构,包括中国工程院、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等15名专家学者组成技术委员会,共同指导和助力中国地图文化的成长与壮大。
“青岛市勘测院的尝试,不仅仅是开发了一些具体产品,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制图业界对地图制作理念和地图文化的思考。”业内普遍认为,这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由此,测绘和地图制图单位迅速跟进并自主创新,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对于中国地图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曾评价道:“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已从青岛走向世界。”
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今天,迎天时地利人和之势,目前全国制图届正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各地均推出了一系列创意十足、内涵丰厚的优秀地图作品。
谈及未来,张志华认为“运营好地图文创产业的关键,首要是找准发展定位,打造地图文化品牌建设,用文化软实力推动产业硬发展”。此外,依托自然资源部地图文化与创意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两大平台的资源,青岛市勘测院将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作为出发点,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地图服务等方面技术支撑,通过创新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
——【特别关注】——
地图文创与科普科研“双轮驱动”
致力于推进地图文创与科普教育的“双轮驱动”,青岛市勘测院有着建筑面积750平米的科普基地,正成为一大热门的地图科普新基地,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科普教育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每年吸引和接待万余人次的参观者,持续举办丰富多彩的地图文化科普教育专题活动。2022年被中国科协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首个获得此认定的城市勘测单位。
与此同时,全国多所高校科研机构正在逐步加大地图文化方向的理论研究。比如,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开设《地图文化》公开课,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实施教学,课程内容丰富,使受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领略地图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地图的科学成果。
——【地图文创·前沿观】——
2023年3月28日,2023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顺利召开。青岛市勘测院院长张志华连任理事长,代表联盟进行第二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他表示,“联盟自2014年成立以来,成员单位从成立之初的30余家发展到现在69家,在青岛市勘测院和中图集团的引领和带动下,积极致力于测绘地理信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向心力。”联盟将继续丰富成员构成,深化合作,为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2023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成员授牌仪式
新一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代表、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地图文化与创意工程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清运表示,“在信息与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制图行业中新的需求不断涌现,未来随着智能制图技术的发展,测绘地理信息也必将与新技术、新产业不断交叉融合,并持续在全媒体环境体系下传播与表达,促进基础测绘产品多元化发展。”
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认为,“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的发展壮大,必将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期望联盟发挥平台作用,大家深入交流、互联互通,为推动中国地图文化产业和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背景聚焦】——
中国地图文创抱团唱响国际舞台
2019年第29届国际制图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本次会议共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人参加,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代表我国地图文化产业界首次组团参展参会。
大会共有数十个国家的数百件作品参加挂图,航海图,地图集,电子图,教育以及其他共六大类别的竞赛。中国共选送了16件作品,角逐各类奖项,最终收获了5项大奖,其中联盟单位共有4项获奖。
其中,青岛市勘测院占其中3项:《水韵姑苏-现代抽象水墨MR互动地图》获最受观众喜爱作品特别奖,这是全场唯一的观众投票奖。同时这件作品也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荣获电子图类三等奖。《大沽河河口湿地生态区图》则杀出了竞争最为激烈的挂图类的重围,荣获专家评审二等奖。这是青岛市勘测院继26届、28届国际制图大会获奖后,又一次唱响国际舞台。
——【新领域·关键词】——
提起地图文创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张志华总结道:“软实力促进硬发展”,创新无止境、突破赢未来,通过创新突破,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今年青岛市勘测院将强化开放服务与交流,提升地图文化影响力和行业认知度。借助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及院地图文化在国内的影响力,深入推进全国市场开拓,将青岛地图文化品牌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市场优势。提升地图成果核心竞争力,拓展地图文化研究与发展领域,形成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图文化理论体系,同时大力开展科普公益活动,增强全国地图科学文化软实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