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深海的生物标本、矿石样品,以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向阳红01”号科考船等探海利器的模型,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藏品”,都呈现在小记者的面前。7月24日,青版财经小记者来到中国大洋样品馆,感受深海的奇妙。
小记者合影留念
小记者积极举手采访张莹雪老师
据介绍,中国大洋样品馆是管理大洋调查采集样品的专门机构,“大洋一号”“海洋六号”“向阳红09”等大洋科考船在调查结束后,从深海大洋采集回来的样品,都会放在这里统一管理,集中展示。现在,这里已经收集了2001年以来,70余个考察航次采集的珍贵样品。除了展览展示功能,保存在这里的各类标本和样品,还可以为科研人员开展研究提供帮助。中国大洋样品馆由样品库房、实验室、展览馆等几个部分组成,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
小记者参观蛟龙号模型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蛟龙号’呀!”在“蛟龙号”模型前,小记者们了解到:这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实际下潜深度达7062.68米,是目前世界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之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展厅里,小记者们了解了人类探索深海的历史,被我国远洋科考装备模型及装备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
小记者了解全球深海探索情况
张莹雪老师介绍国际海底资源矿区情况
张莹雪老师介绍深海主要多金属资源
认真听讲的小记者
小记者观看2001年从海底采集的板块结壳
小记者观看多金属结核
小记者观看多金属硫化物
国际海底区域蕴藏着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富钴结壳、深海稀土等多种战略金属资源。它们在工业生产、国防建设、清洁能源等众多重要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大有可为,对全人类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视频小记者了解深海生物
小记者观看深海生物标本
小记者了解深海运载技术
小记者观看无人自治水下机器人
黑暗、低温、高压、高盐的生存环境,形成了独立于光合作用的独特“黑暗食物链”,孕育了耐受高温、高盐、高毒素的独特物种,研究这些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物种,可以有效促进医疗医药、仿生机械、环境保护等产业的技术进步。
小记者参观“大洋一号”模型
小记者了解“蛟龙号”内部构造
这次参观活动小记者们不仅学习了科学知识、拓展了视野,还了解了大洋科考的发展历程,并由衷地为祖国的海洋科考感到自豪!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