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外资缘何频频“加仓”青岛高新区?

阿斯利康“投注”、埃地沃兹“追加”、海克斯康“加码”……近年来,尽管受疫情、全球通胀等因素影响,并没有阻挡外资频频落子青岛高新区。据统计,青岛高新区外资企业数量连续3年保持2位数“逆市”增长。

青岛高新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外资持续“加仓”青岛高新区?未来潜力如何?

扩容国际“朋友圈”

多年来,青岛高新区始终把加强对外开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平台效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不断扩容国际“朋友圈”:

2020年7月,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开门纳客;11月,依托欧盟项目创新中心(青岛),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建立合作关系,欧洲一流科技园区(青岛中心)正式揭牌。

2022青岛“以色列周”举行

2021年5月,作为数字化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海克斯康大中华区总部正式入驻青岛高新区,凭借“双智战略”推动制造业的智能与创新,构建新基建智慧城市生态体系。

2022年,埃地沃兹真空泵制造(青岛)有限公司追加真空泵制造三期项目,拟建设生产车间、研发车间等,主要从事真空泵设备及尾气处理设备的设计和制造。

2023年3月25日,阿斯利康与青岛高新区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将建设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国内生产供应基地,总投资约4.5亿美元。这是继2022年6月阿斯利康与青岛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后的具体项目落地,将推动青岛工厂成为阿斯利康全球药品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基地项目奠基仪式

2023年4月,青岛高新区与瑞博斯生物科技项目、咖叶化妆品研发运营项目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与日本与启斗刀具扩产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拥有海克斯康、埃地沃兹、中远佐敦、毕勤机电等外资企业280余家。近年来,青岛高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区内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外资企业数量连续3年保持2位数增长。

“出海抢单”动作频频

外企扎堆“投资青岛高新”的背后,是外资和外企的信心,也是青岛高新区秉持“要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理念,大力实施“走出去,招进来”的招商策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决心。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和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全国多省市“出海抢单”动作不断,青岛高新区自2022年底到2023年6月,频频赴欧洲、日韩招商,更是跑出了9天时间、9次飞行、3个国家、9座城市、12个走访项目的“高新效率”。

2023年6月,德国当地时间10时05分,青岛高新区招商团队抵达德国斯图加特机场。4个小时以后,他们前往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就新项目进行现场沟通,而此时,他们已经马不停蹄地在路上奔波了27个小时。

世界500强企业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BOSCH)是从事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能源及建筑技术的企业,以其创新尖端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闻名于世,在此之前,博世已经与青岛高新区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访前完整的资料和方案的准备,此次团队与博世集团的会面洽谈为拓展新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随后,招商团队利用3天时间穿梭于英国伦敦、剑桥、伯吉斯山三座城市,走访了阿斯利康、埃地沃兹、海克斯康三家重要企业,推动阿斯利康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探讨二期项目合作事宜;推进海克斯康加大在青岛高新区的投资和业务;并推动埃地沃兹项目进一步追加投资。

始于诚意 成于优势

2023年3月13日,青岛市首张全程通过手机端申报的外资企业营业执照在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完成发证。

青岛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外资企业登记“掌上办”

作为外资登记的首批受惠者,张女士激动地说:“新上线的掌上办真的很方便,材料拍照后不需要再导入电脑,直接用手机就能上传到系统。”

据悉,本次系统的升级,不仅将外资企业营业执照申请从“网上办”拓展到了“掌上办”,还增加了很多外资业务类型。在企业类型上,增设了外资合伙企业、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外资股份有限公司、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等,实现外资企业类型全包含;在业务类型上,包含了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歇业登记、注销等业务,实现外资企业生命周期全覆盖。

如果说,营商环境体现的是诚意,那么,产业政策才是根本优势。

前不久,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两个“千亩产业园”落户青岛高新区,12个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项目、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进一步优化了高新区医疗医药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的规划布局,无疑增加了外企进驻的“信心值”。

为推进园区发展,青岛市财政每年出资一亿元支持园区建设,连续拨付三年,对在园区实现产业化的企业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金支持。预计到2028年,产业园营收将突破400亿元。“以前我们是单打独斗,现在是和市直部门一起开展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招商。”青岛高新区投资促进部副部长张春雨表示,围绕高端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上下游产业,高新区持续招大引强,抓住现在国际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产能转移的机会,进行产业的招引和对接。

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揭牌

企业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政务服务和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近年来,青岛高新区加快构建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1+2+1”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为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壮大,2022年,青岛高新区发布5大产业政策和1个人才政策,用“真金白银”助推青岛高新区“1+2+1”现代产业体系跨越发展,持续加强营商环境系统化改革。2022年全年累计推行创新改革举措44项、提出三年行动举措79条、梳理解决企业难点堵点48个,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群众满意度、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度、增强了区域发展软实力。

2022年,阿斯利康、海尔大健康等总投资175亿元的8个重点项目落地高新区,区域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营收规模突破80亿元,增速达28%。截至目前,高新区医疗医药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已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产值占全市的四分之一。未来,青岛高新区计划利用三到五年时间,集聚医疗医药相关市场主体近3000家,实现生产总值500亿元,聚力打造“中国康湾”。

总部经济尚有发展空间

放眼全国,各地高新区均在不遗余力地建设外商投资热土。与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比,青岛高新区在外资企业数量和质量上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外资总部经济尚有发展空间。

从全国几个代表型高新区来看:广州高新区是广州乃至华南外资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聚集外资企业2500多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350亿美元;合肥高新区外资企业突破500户,境外世界500强在高新区投资企业达20余家,包括美国思科、韩国三星、法液空、日本爱发科、美国惠而浦、美国坦能等一批知名外企;苏州工业园区集聚跨国企业研发机构200多家,经认定的各级跨国公司总部118家,其中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1家,获评江苏省首家“省级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称号。

青岛高新区营商环境提升优化全面起势

推进高质量发展,产业是基础,项目是根本。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以项目招引为抓手,以项目落地为依托,以政策服务为支撑,不断在思路、方法、机制上积极创新,聚焦项目推进,狠抓招商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力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在青岛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展现“高新”担当、做出“高新”贡献。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