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报告》,该报告全面评估了我国园区的发展水平,以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为代表的园区已经从最初的“试验田”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山东有7家入围,分别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17位)、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19位)、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27位)、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28位)、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47位)、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58位)、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70位)。
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报告》显示,百强园区中,52家国家高新区的企业营业收入达379336亿元,占所有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的7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92714家,占所有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81%;上缴税费达15295亿元,占所有国家高新区上缴税费的72%;出口额达42264亿元,占所有国家高新区的81%。
其中,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园区共有54个,较上年增长6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00家的园区共计67个,较上年增长2个;进出口额超过500亿元的园区共有49个,较上年增长9个。
百强园区中,入围数量、进位情况、经济总量等反映出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态势逐渐放缓。
从区域分布看,2023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入围园区数量分别为57、21、15、7家,相比2022年,东部减少1席,中部增加1席,东北、西部数量仍较少。
从经济总量看,2022年、2023年东部入围经开区GDP分别是中西部的1.78倍、1.71倍,东部入围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分别是中西部的1.82倍、1.73倍,差距仍较大但有所减小。此外,东部与中西部国家经开区在进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等关键指标上的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从进位情况看,以湖北、安徽、江西等为代表的中部地区进位较为明显,西部进位不明显。东部地区中,江苏、山东和浙江腰部和尾部入围园区位次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总之,东部地区强者恒强,中部地区总体实力持续提升,而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头部园区相对稳定,但整体呈略有下滑态势。
园区发展的江苏经验
7月上旬,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苏州、南京等地考察调研,并要求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同时要求各地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稳步前进,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对于江苏的殷切期望,源于江苏在全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在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江苏省独占19席,其后依次为广东省、浙江省、湖北省、山东省,入榜园区数量分别为9席、8席、8席、7席。前三十排名中,江苏省占6席,在发展质量和数量方面保持高位,与广东省(4席)、山东省(4席)共同组成园区百强的“头部阵营”。
以园区百强排名第四的苏州工业园为例,1994年,中国、新加坡共同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将新加坡先进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产业发展等方面应用到自身的建设中,自此开启了苏州工业园区的腾飞之路。
上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的园区项目建设可谓如火如荼,苏州工业园虽然起步不算早,但当其他园区大多以工业集中区思路来打造的时候,苏州工业园却谋划要建一个功能复合、业态多元的产业新城,初始规划就有了力压群雄之姿。
回顾29年的发展历程,作为探路先锋的苏州工业园在全国开创了多个“第一”。例如,苏州工业园是中国第一个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园区,通过打破各部门权利“藩篱”,将原来需要盖几十个公章的批文变成几个前台服务人员的例行工作,提高了政府审批效率;它也是中国第一个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园区,通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中国创造”的发展;它还是中国第一个建立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园区,通过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制造业发展之路;苏州工业园区也是中国第一个建立智慧城市的园区,通过推进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2022年,苏州工业园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约3516亿元,吸引了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集聚了24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了科创板上市公司17家,并在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实现“七连冠”。
在中国开创了多个“第一”的苏州工业园,这些“第一”彰显了江苏经济的独特魅力和创新精神,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青岛园区如何实现新突破
在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青岛共有2家上榜,分别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17位)、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27位)。相较去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排位上升1位(去年第18位),这也展现出了青岛园区较强的实力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青岛工业园区建设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动了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国际化合作等方面的发展,为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面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青岛园区如何实现高质量突围,成为当下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青岛园区需要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园区发展的关键因素,青岛园区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同时,要注重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和企业落户,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园区。
其次,青岛园区需要加强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青岛园区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要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优质项目和龙头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升级。同时,要注重培育产业集群,发挥园区的优势和特色,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的产业体系。
第三,青岛园区需要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影响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岛园区需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政策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打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第四,青岛园区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青岛园区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市场和资源,推动园区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要与国际知名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海外投资和项目落户,推动园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最后,青岛园区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青岛工业园区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要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要积极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企业采用环保、节能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总之,入围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是对青岛园区的肯定和激励,青岛园区需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突围。只有在创新、产业升级、营商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才能为青岛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孙梦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