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海事高等院校教学素材,宣传青岛港航产业文化,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育人作用,促进港航人才培养供给和行业需求结构要素紧密结合,7月17日上午,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百年港城走向深蓝”实践活动,带领学院的师生共同参观了青岛港自动化码头。
市运输中心与上海海事大学联合开展实践活动
此次来青,上海海事大学旨在探索构建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和大学生教育教学规律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活动中,市运输中心工作人员带领师生们参观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码头高度融合了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集装箱作业的智能决策和系统管理。本次活动以参观青岛港为切入点,了解港口航运对于这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师生们还通过拍摄记录,结合介绍青岛港基本情况视频,将这些素材加入“大思政课”章节教学中。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
港航人才是一套系统工程,从人才培育到人才引进,是一条纵向延伸的链条。青岛港航产业已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新阶段,港航产业人才生态优化,亟需吸引大量优秀港航人才来青,以满足港航产业发展需求。市运输中心旨在打通青岛港航产业输送链条,创新性地探索建立青岛港航人才引进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常态化港航人才通道,研究建立政企校融合的港航人才输送链条。
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丰富了海事高等院校教学内容,有助于优化思政课教材体系,通过实地参观和工作人员讲解,将青岛的港航文化带到大学生面前,走进大学生心里,加深了对青岛和青岛港航事业的了解,增加了对青岛这座城市的期待,起到良好的城市品牌宣传效应。
下一步,市运输中心将持续开展“才聚港航”行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吸引人才来青,全面优化港航人才数量、素质和结构,提升港航人才“满意度”,跑出港航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通讯员 邵男 王燕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