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不久,以“技赢未来 能达天下”为主题的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在青岛举行。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职业技能综合性赛事,大赛聚焦服务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和“十强”产业,设置89个赛项,参赛选手达1393名,经过激烈比拼,青岛代表团共有19位选手获得金牌。
金牌选手们用技能铺就前路,用汗水浇灌梦想。现编发青岛市部分金牌选手的事迹报道,看看这群技术能手如何勇攀全省技能之巅的。
2022年,郭士博高考落榜,一度陷入失落与迷茫。进入青岛市技师学院,他说“技能向我打开了另一扇门。”
一次,学院组织学生观看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的颁奖典礼,郭士博被获奖选手们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所感动,他的心灵世界也豁然开朗,“原来学技术也有这么广阔的天地”,从此他立志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郭士博在比赛中
金牌不是一天“炼”成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2年11月,青岛市技师学院轨道车辆检修工匠班集训队选拔招人,郭士博第一时间报了名,虽然那时因为疫情只能线上学习,但是他每天学习非常认真刻苦,查资料、认真完成各项作业、练习电力拖动配盘等,为实训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23年春节刚过,郭士博和轨道交通车辆工匠班的15名同学不畏严寒,不怕辛苦,早早返回了学校,在教练团队的指导下研究竞赛规程,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他每天刻苦钻研理论知识,精练操作技能,在一次次的训练测试中成绩优异,得到了教练团队的一致认可。在郭士博看来,成绩不等于满足,而是一种动力,时刻督促着自己成长。
金牌不是一天“炼”成的,需要日积月累的执着专注、刻苦训练。日常的训练是很枯燥的,不只需要对技能的热爱,还需要一颗强大的心。比如,客室车门安装调试中几十个螺丝,每个都需要找准位置,调试好,打扭力;受电弓电器柜接线上百根,每根在电路图的位置是哪?在电气柜中的位置是哪?长度多少?线号多少?熟记这些并非易事。郭士博面对这些困难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更加努力的学习,研究又快又好的接线方法,并每天刻苦练习,一个月中,他和搭档接的线几乎可以绕青岛海岸线一圈!
郭士博和搭档在比赛中
青岛市选拔赛之前,郭士博和搭档不断自我加压,全力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尽管如此,这次大赛的四个模块压力不小,全新的技术、全新的设备、超常的训练难度,都是严峻的挑战。压力就是动力,年轻不惧挑战,郭士博和搭档每天风雨无阻,都会把四个模块练习一遍。有时郭士博为了弄懂设备工作原理,经常学习电路图到凌晨两三点,熬夜学习也成了生活的常态。为了训练拧螺丝的熟练和精准度,郭士博反复训练,手指累得一觉醒来伸不开,要一根根掰直。晚上不管多晚,郭士博都认真填写训练日志,总结当天的训练情况,对于取得的经验认真提炼,供伙伴们学习研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以便教练团队适当调整训练计划,更好的完成训练任务。正是靠着这种坚持,郭士博最终拿到了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的金牌。
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技能学习这条路上,郭士博走得勇敢又坚定。
他善于钻研、锲而不舍。有一次,受电弓升弓出现一个影响不大的小问题,学长带着他们排查了许久,可是没找到原因,由于对使用影响不大,这件事也就先放下了。但郭士博不想放弃,觉得有问题就是有问题,无论问题的大小只要有故障就要解决,所以他每天训练完成后,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不断研究,终于发现是二极管损坏造成了故障,就是他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最终成功解决了很多问题。
郭士博在比赛中
他沉着稳重,有担当。一次,大国工匠罗昭强来学院考察工作时观看选手训练情况,由于选手们以前从没有经历过这样重要的场合,搭档竟然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无法发出作业指令,郭士博此时表现得非常沉着冷静,自己边口述作业项目边检修操作,最终顺利完成了检修任务,也因此得到学院领导和指导教练的一致赞赏。
他有理想,有追求,满怀技能报国梦。他牢记工匠班口号:我们是,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毕生的追求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一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大国工匠!大赛集训非常辛苦,他每天废寝忘食地训练,虽然很疲惫,但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在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比赛中,他和搭档互相鼓励,怀着共同的技能梦一起努力,他沉着冷静、稳定发挥,最终斩获了项目金牌。
谈到参加各类比赛的体会,郭士博认为:一是要坚持与执着,永不放弃;二是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三是要耐住寂寞,专心致志;四是要善于思考,勤学苦练。
郭士博在比赛中
没有逆袭的天才,只有奋斗的青春。从郭士博身上,人们看到一名技能人才的道德素养,看到一名大学生的优秀品质。他以学习上的坚毅、工作上的认真、思想上的积极,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无时无刻不激励着年轻人好好珍惜学习机会, 努力掌握劳动技能,学得一技之长,改变自己的命运。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臧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