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海货》 | 与海蜇相杀相爱

在这青青的岛上,海货是一种集体的信仰,是一方人自觉甘愿成为海的子民的物证。又或者,海货早已成为半岛人表达情感、启发趣味、延续文化的介质。

——阿占



海蜇被抬到岸上,人们围拢过来。性格外向者立刻呼喊出口。尚能稳得住的,也难掩惊诧。一时间,沙滩上咋呼声四起,沸腾而密集。

人们打起了赌,关于海蜇的重量和尺寸,赌十斤散啤,赌两盒好烟,赌一顿烧烤。赌着赌着,脸红了,脖子也粗了,原来都是当真的。

三公里外,常年有早集。好事者油门一踩,去跟撬裤脚的借来软尺,跟鱼贩子借来秤,现场测量和称重。海蜇直径超过一米五,重逾一百六十斤。咋呼声再次猛烈起来。赢了啤酒的,输了好烟的,最后约定当晚在烧烤店不见不散,不醉不归。

这时,海蜇裹挟着沙子,瘫在沙滩上,眼见着开始缩水。不知哪个脸基尼大姨喊了句,快切了吧!分分,回家拌着吃。此话立即得到众人赞同。好事者再次折回早集,还软尺还秤,再借西瓜摊的水果刀。

最后,奇人甲被捧在中心位置,像寿星过生日切蛋糕一样,将海蜇大卸无数块。不知什么时候,围观的人们早已备好了塑料袋和塑料桶,见者有份,又是一阵咋呼,终究被海潮声盖过。

人们拎起各自的海蜇往家走,同时发微信朋友圈。奇人甲与海蜇成了宇宙中心,所有的话题由此生发,所有的牛皮从此吹嘘,所有的欢乐借此传递——并将牢牢地占据坊间八卦头条,几天淹没不了。房屋中介,快递小哥,钓客和酒鬼,剪头发的托尼,饺子馆的老板娘,各色人等将这奇闻不断转发,一份来自老城特有的生活秀,在秋天的早晨持续发酵,很是杀口开胃。

这奇人甲果真厉害。这奇人甲竟毒过了海蜇。个头儿巨大的海蜇,一旦被它蜇到胸口或头部,可能致命,奇人甲到底怎么拖上岸的?

奇人甲常年晨泳,三百六十五天,几乎从不缺席。零下九度的寒潮来了,他也要去浸上三分钟。当日天蒙蒙亮,他到达海边,压腿、绕膝、沉肩,前后左右做满两个八拍,从堤坝高处,一个漂亮的空中飞燕,扎入海中。

秋海明透如蓝宝石,质感可比重磅丝绸,畅游其中,有一种温柔滑爽的包裹感。尤其是清早,一夜月光淘洗,大海自带滤镜,超高的颜值,任谁看了都会长舒一口气,发出活着真好的感叹。

堤坝与海平面落差五米,奇人甲的腾空动作很舒展,甚至有种飞翔意味。腰腹是绷紧的,却又不会一紧到底。角度转换之时,身体须迅速进入微弯状态,以获得良好的入水角度。

标准的飞燕入海,一口气潜游二十米,奇人甲才浮出水面。不远处几个鲜艳的“脸基尼”在为他叫好,他挥挥手,算是与她们交换了友谊。刚打算挥双臂再蝶泳几番,不远处突然漂来一大堆透明状物体,经验告诉他,是海蜇。亟待近前了,这只海蜇的大,还是超出了预料。毕竟是浅海,少见啊。

海蜇不笨,感觉动静异常,转身就往深处游。奇人甲扎了个猛子潜下去,抓了一把,根本抓不住,这东西太滑。眼见着要溜,奇人甲急了,右手一下子插到蜇头里面,用力将其勾住,就像榫卯结构那样结实。海蜇逃不走了,奇人甲一边划水一边往岸边拖。

海水浮力大,借助浪涌推送,尚且拖得动。一出水面,奇人甲才意识到海蜇太大太重了,一个人根本对付不了,赶紧叫来四个常年游泳的壮汉,才把海蜇抬到了岸上。也仅仅是搭把手的功夫,壮汉们的手上、胳膊上——凡是碰触过海蜇的地方,立刻起了密密麻麻的红疹子,而奇人甲与海蜇搏斗了半天,竟毫发无损。

难道这层皮和别人的不一样?奇人甲自己也不明所以然。碰到小海蜇没什么感觉。就算哪次被蜇狠了,上岸抓把细沙,擦掉扎在皮肤里的毒刺,基本上也就没事了。正如坊间所传,奇人甲是个奇人,可以自动杀毒。奇人甲是个毒物,能以毒攻毒。



《海货》内文插画

海蜇,学名水母,无骨、无心、无血甚至无形,身体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水分,随波逐浪,透明不落痕迹,常常让人怀疑其存在的真实性。与水母形体的虚无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其参与地球活动的时间比恐龙还长,据说可追溯到六亿五千万年前。海浪和空气摩擦产生的次声波,可以刺激到水母的神经感受器,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它们就得到了信息,能一下子从海面上全部消失。这身手堪比海妖。它们那么美,那么毒,报复心极重,又似王尔德的莎乐美。

还是叫回海蜇吧,这更符合它们“蜇”人的本性。它们满布细小触手,触手的前端有刺细胞,刺细胞可捕捉浮游生物或攻击敌人。每一个夏天,在青岛,游泳达人都是海蜇的靶子。海蜇攻击所带来的瞬间刺痛与发作期的百爪挠心完全不逊色于马蜂蜇人,严重的竟能索命。有个倒霉蛋,后背遭遇了海蜇袭击,上岸后,那原本金铜色的性感脊梁像是被敌人用鞭子狠狠抽打过一样惨烈,接下来,既痛又痒且越发加重,昼夜不停,甚至发起高烧,只好去医院挂吊瓶。二十多天后,毒性全部发作出来了,方才转危为安。还有个倒霉蛋,蝶泳水平很高,总是大出风头,可是,他正潇洒地挥动双臂的时候,竟活活地把一个大海蜇抱到了怀里……哎呀,不堪入目,总之,我很同情他。

海蜇喜弱光环境,阴天、雨后、傍晚时分,像服了兴奋剂一样,恣意漂浮。最糟糕的是风暴潮过后,海蜇的碎尸如同小小暗器,夹杂在浪里涌里,贴上身,留下恼人的痕迹和连续几夜的发作周期。被蜇伤后,每有饭局,必点老醋蜇头,咯吱咯吱,我嚼得很用力,一股吃它个断子绝孙的狠劲。

9月底10月初,水温一直保持在二十二摄氏度左右,天长高了,满世界都是阳光,照耀着大海波光闪动,外地游客带着喧嚣离去了,土著们在沙滩上恣意玩耍。脸基尼像打劫界的赝品,也像跑偏了的阿凡达,个个心宽体胖,爱笑爱聊,大咧咧,乐呵呵。

“游客们请注意,石老人海水浴场现已正式关闭,海上没有防鲨网,没有救护队,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不要下海游泳。”每年9月25日一过,青岛各大浴场的更衣室跟石老人浴场一样,会把“煮饺子”这一沙滩行为艺术叫停。可“脸基尼”大妈们不管这一套,她们通常会再游一个月。

这个时候,海蜇已经不知所踪了。海里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海边的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



崂山湾西有个黄山村,隔海与大管岛、狮子岛相望,村子走势西高东低,房屋树木错落有致。村民多为林姓,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村前近海有一条天然深沟,海蜇在那里繁衍、生长、聚集。靠海吃海,黄山村渔民追潮打海蜇,用的都是传统古法,几百年不变。每年7—8月,很难有海蜇活着离开黄山村。

烈日正当空,渔民们套上不透气的塑胶连体衣,对海蜇进行捕捞、分解、腌制、加工,每天劳作十几个小时。根据《山东省2021年度海蜇特种经济品种限额捕捞工作实施方案》中的规定,休渔期间海蜇的专项捕捞生产作业时间为7月20日12时至7月30日12时。黄山村打海蜇的有百户,通常是两户人家的顶梁柱结成对,共用一条舢板。舢板四五米长,随潮涌来回,高潮时赶往作业地点,静待落潮,下网拦住海蜇。此技术原始而高效:“浮漂”放在水上,网垂直入海二十米,形成网墙,并坠有石头。收网的时候,将石头拎起,原本竖着的网成了一个“兜”。

从码头到作业区,只需要二十分钟,渔民凌晨出海,一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捕获海蜇两千斤左右。根据潮汐涨落,四十条舢板每天三次来回,全村日打海蜇十万斤不是传说。潮头间隙,船夫分拣新鲜海蜇,再分类运送上岸进行后加工。海蜇的脑子和里子只有第一时间分离、加工,才能被保留住,一旦时间耽误,就会原地“消失”。这项手艺稳准狠,来自黄山村的世代传承,其中手扒海蜇里子技艺更是被列入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上打海蜇,船上忙加工,岸上亦在平行劳作。渔妇们将刚刚下船的海蜇脑子、里子、爪子,入锅热焯,随后晾晒。头和皮则需要腌制,加工成海蜇头和海蜇皮。整个过程俗称“三矾”,每一百斤海蜇需要二十斤盐,再加入大约四两的明矾——比例的精准全靠手感和经验来决定。经过二十一天晾晒,原本十厘米厚的海蜇皮变成一厘米左右,难怪老人们常说盐里藏着咒语。

大海之馈赠,黄山村渔民漂亮地接住了。捕捞后当场加工,海蜇鲜度好,无泥沙,口感爽,成为黄山村的一大特色。2019年,当地政府设立“海蜇美食节”,从海蜇出海,到十几道海蜇宴上桌,整个过程也就两个小时,令食客们拍手称奇。海蜇拌黄瓜、海蜇脑子炒鸡蛋、海蜇里子炒白菜、海蜇爪子炖拉瓜、大葱炒海蜇边、辣根蜇头、海蜇凉粉……无不带着新鲜潮水味,极其爽口醒脑。会吃的食客通常还要点一道甜晒鱼,几个王哥庄大馒头,再来一壶崂山茶,酒过三巡,红着脸膛说:此生做了海的子民,最是无怨无悔。



活动时间

7月15日 晚7:00

活动地点

青岛书城1F 城市课堂

报名方式



欢迎扫码咨询报名

或吹着海风,空降现场



微信号 : qdpubwx

抖音号 :qdcbs

新浪微博:@青岛出版集团

责任编辑:李冬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