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即墨:小暑时节到  农民田野忙

7月6日,在青岛市即墨区段泊岚镇毛家岭四村的玉米田内,一台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缓缓飞起,在玉米田上不断穿梭。伴随着旋翼的嗡鸣声,无人机匀速往返田间喷洒农药。一名无人机手1小时内可以实现连片100亩农作物的飞防植保。

即墨区段泊岚镇毛家岭四村农民利用植保无人机为玉米喷洒农药

“无人机飞防除草、杀虫效率高、省时省力,一次可装载30公斤药水,飞行1小时就可完成100亩农田的植保作业。我今年种植了300多亩玉米,只用3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每一株玉米都能均匀接受药物,保证了用药成效,节约了用药成本,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避免人员中毒风险,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安全性。”毛家岭四村农民刘文新介绍说。“国家这么重视支持咱种粮农民,今年雨水均匀充沛,一定会丰产丰收,农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站在绿油油的玉米田中,刘文新幸福感满满。

7月7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小暑时节,正是秋粮田间早期管理的时期。驱车行驶在即墨广袤的田野,只见即墨区农民抢抓农时,进行夏种、夏收、夏管等作业,确保秋粮丰收,田间地头处处一派繁忙景象,为秋季粮食丰收打基础。

即墨区段泊岚镇毛家岭一村农民在玉米地里劳作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当前正值夏管关键时期,青岛市即墨区农业农村局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抢农时、强科技、抓管理,全面掀起高标准夏管热潮,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农业统筹,保障生产需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三夏”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据了解,“三夏”期间即墨区共投入农业械1.2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650台,播种机械3570台。着力打造放心、绿色、效率、安全“三夏”,依托农机合作社,开展机收、秸秆打捆、秸秆还田、玉米免耕精量播种等“一条龙”作业服务,确保夏粮丰产丰收、秸秆综合利用及秋季作物抢墒播种,受到广大农户一致好评。

即墨区移风店镇七级西北村农民王志强高兴地说:“以前自己种了10亩地,麦收之后再用机具旋耕,平整土地,最后用机具进行播种,这一趟程序走下来,起码要20天左右,现在合作社提供一条龙作业服务,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耕整土地、玉米播种,作业效率提高了近10倍,极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一条龙”作业模式真是太好了。”

即墨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应急作业服务队10个,做好农机具检修、保养和农机机手培训,确保“夏种夏管”等生产需求。运用“无人机”方式喷洒,实现农田施药方式由从传统的粗放施药向机械化精准施药转变。组织植保无人机施药,对较大面积的玉米田进行飞防喷药,作业省药省水、节省人工,有效降低对土壤的污染和农药残留。据了解,一架多旋翼无人植保机,一天作业面积达1100亩以上,是普通人工作业的50倍,极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即墨区段泊岚镇东尖庄村农民在为葡萄蔬果

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技术指导。即墨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持续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进行合理选种、用种、用药、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夏种夏管技术指导。对已经出苗的地块,搞好查苗补种,做好病虫害防治、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落实,坚决遏制病虫暴发危害。同针对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宣传推广秋粮作物单产提升技术,为秋季丰收打下良好基础。科学防灾减灾,降低灾害损失。坚持抗旱防涝两手抓,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做好防灾减灾物资和技术准备,科学防灾、抗灾、救灾。继续实行秋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周报制度,抓好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暴发性害虫监测防控,遏制暴发流行,确保生产安全。

强化农情调度,及时掌握动态。确定专人负责三夏生产进度的统计报送工作,确保夏收夏种进度一日一报。据农情调度,今年夏播作物总面积63万亩,已完成夏玉米播种61.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面积1万亩。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倚慰 实习记者 毛梓轩 通讯员  张 涛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