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端午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青岛这个社区的“鲅鱼酱馅”粽子“泰酷辣”~

端午佳节,粽叶飘香。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社区居民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爱国热情,坚定文化自信,6月20日,青岛市李沧区湘潭路街道大枣园社区开展了“党建引领促共建 端午粽情聚民心——非遗活动在社区”端午主题活动。社区居民齐聚一堂,一片片粽叶在一双双巧手下包裹了千年文明,一条条五彩绳在一次次编织中成为了社区与居民的温暖纽带。

社区居民齐聚一堂

本地芦苇叶上阵!粽子包出了“家乡范儿”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青岛地区常有吃粽子、佩香囊、系五彩绳、悬挂艾叶等习俗。

为孩子们系上五彩绳

活动现场,居民们开展了包粽子“比赛”,一口气包出了数百个粽子。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采用的并非是南方常见的粽叶,而是青岛本地出产的芦苇叶子。一位社区居民表示,用芦苇叶子包出来的粽子更加鲜香软糯,“出锅时,散发出一种特别的芳草香气,可以说那就是咱青岛家乡的味道”。

包粽子“比赛”

把上过央视的“青岛鲅鱼酱”包进粽子里

上午9时许,大枣园社区300余位居民在“非遗活动”志愿者引导下,轮番展露看家本领,捋粽叶、装糯米、放配料、捆扎系绳……没过多久,一个个寓意幸福美好、造型别致的粽子诞生了,大家比拼着手艺,聊着家常,欢声笑语洋溢在社区的“五福广场”上。

鲅鱼酱包进了粽子里

“鲅鱼酱馅的!这回咱青岛第一次有了‘本土款’的咸味粽!”鲅鱼酱非遗保护志愿者、鲁菜大师房牧笛告诉记者,他用了30余年的时间不断研究、改良胶东鲅鱼酱的烹饪手法,终于制作出没有添加剂、没有鱼刺、没有杂鱼的“三两鲜”鲅鱼酱。他自豪地说,青岛鲅鱼酱还曾亮相CCTV科教频道《家乡至味2022》栏目。活动现场,居民们把这一鲜美的“非遗小食”包进粽子中,不少人点赞称“开胃、鲜美、不腥,口感胜过腊肉粽”。

学生也来学习包粽子

社区、居民、非遗志愿者联手激活“我们的节日”

传承互助,“粽”享文化。据悉,此次端午节活动还邀请了社区的共建单位——青岛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大枣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湘东社区M+女性赋能工作坊钩织团队,以及青岛非遗文化志愿者共同参与,通过党建引领推动社区与共建单位的互助工作常态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未来,大枣园社区将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经常组织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增进邻里感情,切实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章立莎 通讯员 孙松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