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用“标准”丈量发展脚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标准,是国法家规,人人遵法而行,构建和谐社会。一个标准,是统一度量衡,让生活变得便捷统一,让经济得到发展。一个标准,是全球经贸合作的通行证,是国内国际市场融通对接的重要纽带。

时代充满挑战,要想在如今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中夺取高地,就必须以“标准”为刻度,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6月9日上午,青岛市召开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这场两年之约,在全世界的注目中姗姗来迟。本次大会以“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解读了绿色低碳标准化建设对现今世界的重要性,同时也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青国际标准化大会现场

用“标准化”攻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实现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众所周知,陆地上的植被、森林是实现负排放的重要路径。鲜有人知的是,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负,是陆地碳负的20倍。在当下,海洋已经吸收了全球3%的二氧化碳,要实现有效负排放是很大的挑战。

“海洋负排放”将会成为流行词,“碳减排”、“碳清除”的标准也将登台亮相。发展国家化的观测站与研究设施共享网络平台,为指定缓解气候方案提供智慧方案。

能源,是一把“双刃剑”。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蒸汽机到21世纪高精尖的科学技术,无不依赖能源。但是能源的排放和污染,也可以给人类的生存家园带来无法挽回的危害。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9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也为全球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标准”,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和前瞻性作用。国网公司率先开展标准化战略研究,承建我国能源领域首个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在特高压输电、新能源并网等重点领域实现国际标准工作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这是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为我国国际标准化的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青岛是一座港口城市,而可持续性,是海运业未来的核心。港口兴则城市兴,航运强则贸易强。当前世界各国推动港航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要坚持生态优先,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他强调,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也为做好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国际标准化大会以现代港航绿色发展为主题,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交通运输部与社会各界一起,深化标准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互鉴,共同完善港航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城市发展脉络逐渐清晰

上和示范区,是胶州市正在加速腾飞的经济高地。这片鲜活有力量的土地上,正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上续写历史的辉煌。

越是富有活力的地方,恰恰越需要“标准”。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国际交流、便利贸易往来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互相博弈的战场。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抓住绿色低碳,也就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先机。

面向未来,上合示范区将以建设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为契机,高标准编制绿色园区总体规划,加快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不断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和上合样板。

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标准化人才,是标准化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

标准化人才培养能力的建设是国际标准化大会不变的话题,可见标准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整个国际标准化领域发展的共同需求。近年来,标准化人才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国内看,标准化领域向全域化转变,标准化人才要求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标准化的规则,要善于管理、会协调。在政府向市场转化的二元标准供给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对标准化人才都会提出更加多元的技能需求,数字经济、双碳、乡村振兴等新发展领域也急需新型的标准化人才的支撑。

加强标准化人才工作是顺应当下国际国内标准化发展形势、推动我国标准化工作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风起之时 青岛抢占先机

从最早获批创建技术标准试点城市,到率先在全国城市中提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再到前瞻性地打造国际标准化高端会议第一品牌,并成功举办了三届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青岛标准化工作始终走在前列。在推动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青岛一直在寻求新突破,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则提供了良好契机,搭建起了国际标准化高端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推动企业先进技术和创新模式写入国际标准,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不断提升青岛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青岛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高善武表示,下一步,青岛要借助举办好国际标准化大会的契机,加快标准创新型国际城市的建设,鼓励支持青岛市的优势传统产业。让海洋、轨道交通、电子家电、橡胶轮胎等领域加快走向国际的步伐,推动青岛优势产品和服务的标准走向国际,借助标准化的东风,在全球的传播更加快捷。

近年来,青岛市有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数量明显增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不断在突破。据不完全统计,2018-2022年5年间,青岛市制修订国际标准101项、国家标准1108项,同比2013-2017年分别增长55.38%和211.24%。承担国际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25个,占全省47%,居计划单列市第一。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专家65人,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专家488人,均居全省第一。

在这些突破背后,青岛将“标准化”进程推向高地,以点带面,从企业到区域,将“标准化”布局到全世界。这是青岛累积的底蕴,能在起风时一鸣惊人,搏击长空。以“标准”促进国际资源的交流和吸引,凝聚更多的技术、人才和项目等各类创新要素,让青岛焕发新的生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黄元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