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激活县域经济:地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政频出

地方突围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今年初,工信部公布了2022年度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开启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新征途。现在,许多地区正在不断加码政策,通过破解中小企业“集而不群”,扶持中小企业更高质量发展。

近日,多地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文件不断印发。

5月中旬,陕西日报的消息显示,《陕西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办法(暂行)》印发,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将在全省范围内认定5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5月18日,《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印发,提出上海在2023年将培育10个左右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建设5个左右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而在今年初,工信部公布了首批1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今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再培育100个,旨在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广东、江苏、河南、四川等多地均已出台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落实政策,对“十四五”期间的集群数量、认定标准、培育模式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划。

多位受访专家告诉记者,集群认定不是目的,通过认定工作激活县域经济,促进集群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中小企业相关政策的效用,才是此项工作的目标。目前国家级以及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的有效期均为三年,其间工信部将组织开展集群发展情况监督和考核,对已认定集群实行动态管理。

“十四五”目标或将提前完成

记者梳理发现,工信部已公布的100个集群中,北京2个,天津3个,河北5个,山西1个,辽宁1个,吉林1个,上海5个,江苏5个,浙江4个,安徽5个,福建4个,江西5个,山东5个,河南4个,湖北5个,湖南3个,广东5个,广西4个,海南1个,重庆5个,四川5个,贵州4个,云南1个,陕西4个,甘肃2个,新疆2个,计划单列市(宁波2个,厦门1个,青岛2个,深圳2个)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9个。其中既有车规级芯片、成套智能装备、生命科学等先进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石英钟表、普洱茶加工、小家电制造等特色传统产业。

工信部数据显示,首批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共入驻中小企业2.8万多家,贡献了超过1.8万亿元产值,共有制造业单项冠军5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8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约5000家,优质中小企业占到了集群企业总数的20%以上。而且集群主导产业均为当地支柱性产业,对集群产值贡献率达87%。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申报推荐工作已经于4月份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应记者,工信部今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再培育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根据工信部去年印发的《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在全国范围认定200个左右集群,引导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级集群。这也意味着“十四五”期间的集群建设目标或将于今年提前完成。在此背景下,各地的相关申报和认定工作也在加紧推进。

比如上海在5月18日印发的《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提出今年的集群建设目标。

“推进首批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认定之后,这种以评促建的方式明显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上海16个区都把各自的细分领域做了一轮深入梳理排摸,今年申报第二批集群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长。”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副主任曹晴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色产业集群推荐数量原则上不超过6个,入选的集群也有机会在数字化升级、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得到专项培育扶持的“福利”。

“去年印发的《办法》已经明确了各县区申报单位要制定未来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要清晰、可考核,工作措施要完成、针对性强、切实可行。该要求一方面要求各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的规划和扶持办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考核机制的存在。”赛迪顾问投融资研究中心总经理苏翔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按照过往中小企业创新载体的评定要求来看,未来两到三年间或将针对已认定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进行年度评定,评定通过保留认定结果,评定未通过的将不再享有国家政策扶持。

夯实地方集群体系的底座

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的同时,各地也在积极培育省级集群,近期有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三年发展规划密集出台。比如5月中旬印发的《陕西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办法(暂行)》明确,在“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将在全省范围内认定5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江苏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管理办法》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省范围培育和认定100个左右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引导和支持各地培育一批市级特色产业集群。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随着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乡镇中小企业同样需要与城市资源对接,因此特色产业集群的重点要放在区、县上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建设,增强县级集群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实际上,自2015年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就已开始因地制宜重点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县域工业集中区、块状经济等出台专项政策,呈现出“一县一业”的发展态势。工信部数据显示,近三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在县域产业集群中。

“山西省已经推出10大特色产业专业镇,相当于特色产业集群,今年省财政厅已将2023年预算安排的5亿元省级培育特色专业镇发展资金,按每个集群5000万元的标准拨付给了首批10个特色专业镇。”山西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志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山西正在依托传统县域经济,积极培育打造专业镇,让特色产业更有优势。根据省工信厅的安排,今年将新认定省级专业镇5个以上,市级专业镇20个以上,努力打造北方地区新的特色制造产业和消费品工业集聚区。

同时,在产业导向上,《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的通知》将发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列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明确推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与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频共振、协同匹配、融通发展;《江苏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管理办法》也提出,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在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胥培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相对于现有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主体是县级,重在夯实集群梯度培育体系的发展底座。两者错位发展、互为支撑,叠加发挥集群这一产业组织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锻造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韧性和弹性。

多点发力破解“集而不群”

认定之后,更重要的是培育。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此前通过对10个省份、50多个县域集群、近千家中小企业开展的调研发现,目前一部分集群主导产业定位不够清晰,优势特色不足。由于协同创新平台尚不健全、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不少集群仍表现为“集而不群”。

胥培俭表示,地方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开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可重点从以评促建、持续提升、跟踪监测、动态调整四个原则出发,加强总体规划布局、建库统筹管理、资源汇聚对接和专项政策扶持,及时总结提炼并宣传推广集群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

“过去的企业可能只是物理空间上的集聚,同在一个楼宇或者园区里办公,但并没有太多联系,而现在通过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可以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配套关联。” 曹晴晴表示,上海市未来将对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创新活力充沛、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绿色化升级效果明显、开放治理机制完善的集群予以重点扶持,并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其他省份也有更为细化的特殊举措。比如四川省提出,将建立集群培育库,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支持集群发展,鼓励省级产业投资基金、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各类投资基金支持集群中小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河北省将重点放在重点企业的培育,在去年提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方案》,通过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质量效益优、有上市意愿的“领跑者”企业,从而带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

此外,记者在5月19日召开的工信部政策吹风会上了解到,《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即将出台,其中明确鼓励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美誉度高的中小企业区域品牌,宣传推介区域品牌形象,加强区域产业品牌运用和价值评估。

“特色产业集群既是地理概念,更是品牌价值。”苏翔提醒,各县区培育主体一定要围绕重点产业的核心产业链节点进行布局。一个县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在布局上不要大而全,要小而精,瞄准细分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打造某个细分行业环节的核心竞争力。如“钉子小镇”、“羊绒小镇”等。在产业链配套上,围绕大企业快速形成产业生态,除了上下游配套外,还应加强环形配套,丰富产业链环节,提升产业链粘性,树立产业形象和品牌。(记者 缴翼飞)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