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紫砂文化,营造青少年儿童认知紫砂文化的氛围,增强青少年儿童对紫砂作品的鉴赏能力。3月12日上午,青岛湖岛小学青版财经小记者站的特约小记者和家长们来到青岛紫砂博物馆,参观紫砂壶珍品,了解紫砂壶的故事。
特约小记者合影留念
青版教育的老师讲解阅读写作知识
青岛紫砂博物馆的讲解员刘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宜兴历史厅、紫砂矿料厅、紫砂历史厅、紫砂精品厅、别样紫砂厅、海外遗珍厅、紫砂工具厅、紫砂制作厅、紫砂烧制等各个展厅。
介绍宜兴的“紫砂”
“宜兴,古称阳羡,坐落于太湖西畔,有中国陶都之美誉。它有七千三百多年的制陶史,二千二百多年的建县史,还有一千多年的贡茶史。”在宜兴历史厅,讲解员刘老师向大家介绍道:这个展厅中,最让人赏心悦目的便是清嘉庆年间的《珍品均釉缸》,它顶级的“釉水”,有着“灰中见蓝晕,艳若蝴蝶花”的美誉。
了解制作紫砂的工具
介绍紫砂矿料
了解不同的茶叶
了解紫砂壶成型工艺
这就是做紫砂壶的原料呀。在紫砂矿料厅,触摸着矿料,感受着它的“粗糙”。“矿料是怎么变成这么漂亮的紫砂壶的呢?”一位特约小记者问道。紫砂壶制作过程大致包括泥料预备、工具预备、造型预备、制作、烧制和后续工序等几个步骤。而不同温度下,同一块紫砂矿料有着不同的颜色变化。刘老师深入浅出地向特约小记者们解释道。
观看出口到国外的紫砂壶
乐器等形状的紫砂壶
与书画、雕刻相结合的紫砂壶
观看含有动物,植物雕刻内容的紫砂壶
在海外遗珍厅,特约小记者被充满了异域文化特质的器皿所吸引。清初,宜兴制作的紫砂壶分为贡品壶、内销壶及外销壶。其中外销欧洲的紫砂壶,在装饰上采用贴花、浮雕、镶金等迎合欧洲审美观念的装饰工艺,风格华丽,但内容仍充满了中国味。这些充满了异域文化特质的器皿,让无数欧洲人为之着迷。
观看不同历史时期的茶器
观看工艺美术大师制作的紫砂壶
特约小记者们还了解到中国人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了解了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系”,感受紫砂与茶道、香道、花道、书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
积极举手采访高主任
采访高主任
采访高主任
最后,特约小记者们还采访了博物馆的高主任,并领到了社会实践证书。
紫砂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这次活动让特约小记者们学到了许多关于紫砂及茶道的知识,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盛军 国瑾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