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
探索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将二氧化碳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并注入海底深部地质体中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减排的过程,具有潜力大、安全性高、环境风险小等特点。”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提出了关于实施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建议。
印萍建议,首先,要开展沿海城市大规模化石能源利用企业的碳排放量分析,摸清碳中和目标下的CCUS减排需求,评估年二氧化碳捕集规模、利用潜力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量,系统分析排放源和海洋封存场地匹配性。其次,要为开展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做好封存场地储备和技术准备。优选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尽快开展CCUS发展路径研究,针对海域盆地封存潜力大的区带,开展海上重点目标区调查评价,综合地质条件、工程条件、封存潜力和源汇匹配性,落实一批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重点构造地层圈闭,为实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工程做好场地储备;立足国家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平台,以我国海域基础地质特征为基础,创新发展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
“建议建设区域海洋碳封存示范中心,加快发展‘产业注重创新、科研服务产业’的技术体系。”印萍表示,一方面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碳封存产业联盟,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为方向,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提升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领域的创新能力,将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生产力对接。另一方面,充分考虑碳中和目标下沿海城市产业格局和重点排放行业排放路径,推动CCUS技术与不同碳排放领域与行业的耦合集成,统筹规划二氧化碳捕集、运输、注入和监测产业化集群,带动相关科技材料业、设备制造业和海洋工程业的规模化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