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 记者 姜喆 通讯员 梁太宏 王兴
1月23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崂山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来自全区各界的260名党代表出席会议。记者在现场获悉,2016年,崂山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是2011年的1.5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浪潮之中,崂山区以稳步的姿态劈波前行。调结构、稳增长,区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五年来,崂山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点定位、高端引领,走出具有崂山特色的“双创”之路。确立构建创客新高地、打造青岛中央创新区的发展目标,实施“十大计划、百项措施”,推动创新创业成为崂山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崂山区着力打造“三大战略平台”,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增强。推动城市更新、促进产业升级、创新体制机制、金家岭金融区蝶变发展,建成金融楼宇550万平方米,汇聚金融业态20类、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530家,景区社区融合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开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城市之善,在其美好;城市之美,在其养民。崂山区始终坚持民生至上的五年,累计民生投入258亿元,2016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0%;惠民举措亮点频出,民生发展稳步推进,一揽子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精准发力。
山有灵性、海有气魄、城有活力、文有底蕴.优美的城市风光、不断完善的配套体系,优越的民生福祉,一幅城区发展中的壮美画卷铺展在人们面前。新的起点中,崂山区提出新的目标:“让崂山发展更出彩,让全区人民更幸福,奋力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山海品质城区”!
增质提效 区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从2011到2016的五年来,崂山区亮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预计,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是2011年的1.5倍;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1亿元,比2011年翻了一番;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4%、10.6%;累计竣工市区重点项目9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7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1.4:54.5:44.1调整为1:46:5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深化改革、转换动能,着力打造“三大战略平台”,崂山区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增强。出台了推动转型升级、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景区社区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为经济社会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在金家岭金融区2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的是一个城市的金融梦想与资本未来。目前,金家岭金融区建成金融楼宇550万平方米,汇聚金融业态20类、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530家,管理基金规模近2000亿元;2016年预计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3亿元;获评全国最佳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崛起的金家岭金融区每天都在上演着精彩迭出的“财富传奇”。
经过多年来持续投入建设,崂山已经进入“提能级、优功能”的提升期。蓝谷产业创业带提质升级,株洲路片区转型升级全面展开,青岛国际创新园一期投入使用,杰华生物医药生产基地竣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190家、75家;崂山风景旅游度假区纵深发展,启动“上山下海”战略,实施景区品质提升系列工程,建成大河东客服中心、北九水旅游专用路等旅游设施,2016年预计旅游总收入达到105亿元。
高点定位 走出崂山特色“双创”之路
五年来,崂山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点定位、高端引领,走出具有崂山特色的“双创”之路。在总体思路上,确立构建创客新高地、打造青岛中央创新区的发展目标,实施“十大计划、百项措施”,推动创新创业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空间布局上,加快建设“三创一园一社区”,青岛创客大街、青岛国际创客社区、院士智谷投入运营,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6家,引进院士项目5个,入驻企业199家、创客团队143个。
在前沿引领上,启动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建设,引进北航青岛研究院,设立虚拟现实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分室,汇聚歌尔、黑晶、金东等20多家虚拟现实企业。
在生态体系上,建立“1+X”政策扶持体系,设立总规模44亿元的新兴产业创投扶持基金,建成全省首家知识产权港,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
宜居宜业 城乡功能布局持续优化
五年以来,崂山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弥补农村发展短板,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乡功能布局持续优化,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供热面积388万平方米,实施水利工程240项,整修、亮化农村公路125公里,实施深圳路打通工程,奋战五年把崂山路改造成为一条惠民兴业的旅游景观大道。
大河有水小河满。随着崂山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崂山各项民生事业发展也在不断实现着新的突破。崂山区始终坚持民生至上,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五年来,累计民生投入258亿元,2016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0%;在全市率先实现零贫困户、零贫困村“双零”目标;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看病基本实现“零负担”;新建改建中小学24所、公办幼儿园20所。
崂山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全覆盖,为群众让利2730万元;累计投入6130万元,出台农民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创业4930人次,新增就业6.1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将“持续支出型”低保边缘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为空巢老人提供免费家政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
激发活力 蹄疾步稳推进改革
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是未来五年崂山区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20亿元。率先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金家岭金融区迈入国际知名财富管理金融中心行列。青岛中央创新区建成国内一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崂山风景旅游度假区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目的地。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拉开建设国家健康产业先行先试区的大框架。
建设金融生态体系,打造青岛PE·基金中心和青岛互联网金融中心,建设腾讯金融中心和金融云数据中心,持续扩张金融产业规模,新增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500家,基金管理规模突破4000亿元。
坚持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精准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着力打造智慧产业、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虚拟现实“五条百亿级产业链”;虚拟现实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要着眼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加快建设国家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相关链接:崂山区确定未来五年“十件大事”
未来5年,崂山区将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的奋斗目标,着力提高六大品质,走好五条发展路径,集中办好十件大事。
提高六大品质是:人民生活品质;经济发展品质;城市建设品质;公共服务品质;社会文化品质;生态环境品质。
走好“五条发展路径”:坚持品质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产城融合;坚持全域统筹;坚持生态立区。
“十件大事”是:实施全面小康升级工程;启动崂山“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实施产业空间拓展战略;全面推进“美丽崂山”建设;实施城区承载力提升工程;启动张村河生态公园建设;建设“智慧崂山”;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创新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