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第一个交易日,节目效果已经拉满了。大A在这短短,4个小时的交易时间中表演了:竞价高开补涨,节前埋伏获利盘蜂拥兑现。回补资金进场指数放量,携手北向160亿托底。承接盘没接住掉地上了,全天高开低走的精彩剧情。从戏剧冲突的角度,已经跟《狂飙》比不落下风了。不过有一说一,虽然今天指数和权重票表现不及预期。但在放量的情况下,市场上整体的赚钱效应是很足的。很多在节前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小伙伴,今天反而收成不错。多位机构人士认为,2023年A股市场将明显强于2022年,外资或持续流入,但是行情更多将由内资主导。在市场风格上,短期蓝筹白马具有优势,后期成长股或呈现更多机会。
兔年A股行情更值得期待
1月“开门红”行情,已令不少投资者“开胃”,而在不少机构人士看来,兔年全年的行情更值得期待。
针对A股市场的行情节奏,申万宏源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认为,今年大概率有两波行情,由于市场各方对于未来经济逐步恢复是有期待的,越往后可能会越乐观,这反而导致今年春天的投资机会更值得关注。展望兔年市场风格,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认为,市场风格会更加均衡,很多行业都处在估值底部,具备上涨的逻辑和空间。
从春季行情角度看,赵晓光认为,第一波机会来自估值修复板块。春节前后,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确定的,比如信创、智能汽车、新能源等板块,在春节后特别是一季度末到二季度,应该处于补库存的周期时市场机会可能是比较普遍的,无论是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板块,还是传统行业周期性行业,随着政策的推动,都存在相应的机会。
德邦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认为,兔年政策回暖,基本面筑底回升,盈利底部有望在一季度出现,而2022年制约A股的海外流动性也有望出现缓解。目前疫情影响逐步退潮,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且市场估值水平较2022年初更低,因此乐观看待A股走势,市场不乏机会。
开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弛也认为,2023年A股市场将明显强于2022年,2023年上半年的投资环境最为优越,经济基本面、市场流动性及风险偏好均由底部向上。一季度,A股有望迎来“躁动反攻”行情,市场不再寻找政策避险,反而更加聚焦拥有基本面支撑的制造业、对流动性及风险偏好更具备弹性的成长风格板块。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认为,防疫政策的优化和刺激政策的快速加码,正在消减今年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在经济复苏预期的带动之下,预计对经济表现高度敏感的周期领域以及符合中长期经济成长趋势的行业,有望交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成长股或接力蓝筹白马板块
在1月的反弹之中,沉寂多时的白马股、蓝筹股出现了普遍性上涨,去年市场一直高度关注的新能源等则相对平淡。
长城基金表示,在经济弱复苏判断下,2023年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可能都没有特别超预期增长的板块,产业链标的出现普涨的概率也较小,投资上应以精选个股为主,积极寻找各个细分行业有超额盈利能力的优质标的。方向上,短期偏向于“蓝筹搭台”,从2-3年维度来说,还需要“成长唱戏”。
在蓝筹股、白马股持续领先一段时间之后,一些投资者也比较关心当前的市场偏好能否形成更长一段时间的市场风格。对此,开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弛认为,就2023年一季度而言,白马股、蓝筹股的超额收益或难以持续,主要基于三个理由:一是困境反转逻辑已经基本兑现;二是随着股价持续上涨,白马股、蓝筹股等估值的绝对优势已逐步减弱;三是预期影响一般持续性不强,而短期内又难以看到明显的基本面数据改善。
“在经济拐点确立后,市场目光将伴随扩内需与供给侧改革驱动的‘新发展’规划重新聚焦成长。”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表示。在经济下行周期,防御板块往往容易跑赢大盘,例如对经济周期性变化敏感性低的新能源等成长行业。在经济修复的过程中,对经济表现敏感的周期板块表现更出色。从过去几轮经济周期的变化总结,市场往往先于经济实质性改善而提前出现快速的估值修复,这一过程的领跑者预计将来自对经济活动更为敏感的周期行业。
外资加仓行业有望持续领涨
在本轮上涨行情之中,外资持续高强度流入。Wind数据显示,1月份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1131.74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增量900.2亿元。在此背景之下,外资交易的活跃度逐步抬升,并适度冲抵春节长假前国内活跃资金离场的影响。年初至今,北上资金日均成交额占全市场之比显著超过去年全年。
2020年以来,外资净流入排名靠前的个股在估值方面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但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相对较高,且ROE也相对较高,说明北上资金在关注现阶段盈利能力的基础上,逐渐开始更重视成长性。
今年以来,北上资金整体主要流入非银金融、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电子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对比配置盘和交易盘的行为来看,配置盘和交易盘在加仓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电子、有色金属、银行、非银金融和计算机等行业有明显共识,但两类资金对于国防军工、公用事业、煤炭和交通运输等行业有较大的分歧。
兴证策略认为,2022年11月以来,外资快速回流A股,对A股近期走势和风格轮动起到了重要推动,是近期市场的主导增量。风格上,北上资金主要加仓大消费和大金融等板块,推动本轮核心资产回暖。外资“开门红”对市场有较强指引。从流入结构来看,外资年初大幅加仓的行业有望持续领涨市场。2017年-2022年,1-2月外资净流入规模靠前的行业在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大多位于前列。
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加大,近些年外资在国内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前,北上资金一度成为A股市场的“风向标”。不过,机构人士认为,虽然外资在本轮行情中持续流入,但是对市场的影响却不能与几年前相提并论。
“市场的部分参与者将外资视作引领市场风格的‘聪明钱’,但这可能更多源于外资对于基本面分析的看重。”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表示,伴随国内机构研究实力的快速增长,内外资的投研差异正在逐步缩小,部分内资机构在国内市场的研究投入甚至超越了大部分外资。
开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弛表示,2016年上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外资持仓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由不足1%一跃升至接近4%,从无到有促使外资成为期间A股市场的主要增量资金,并形成了以外资为主导的市场投资风格。2021年下半年至今,外资持仓占比已降至3.68%,而内地公募基金持仓占比则由2019年的约4%迅速上升至2022年的8.36%,成为A股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机构资金。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高扬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