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中国山东青岛胶州湾畔的一颗明珠,于2008年9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作为我国第一个由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以及整合临近港口升级而成的保税港区,目前规划面积为65.7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整建制划转至保税港区的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集聚了梯次开放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等多种开放模式。
一直以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继续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步伐,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和区域发展布局,超前探索功能区发展,勇于创新,敢于承担,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区域协调互动上走在了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前列。
向海而生 临港而荣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集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等八大功能于一身,拥有山东省内唯一一个获批开展汽车整车进口业务的开放口岸,建成了棉花、轮胎、乳胶等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橡胶、塑料两个区域性重点实验室,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品检测中心。建成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酒类和食品检测实验室获得韩国“国外检验机关”资质,实现了中韩双方检测结果互认,大幅提升了中韩贸易便利化水平。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首创了美元挂牌、保税交易的大宗商品交易模式,建成全球最大的化肥交易市场、全球首家己内酰胺交易市场、全球第二大橡胶交易中心,国内唯一的矿权交易市场;发布的“中国·青岛橡胶价格指数”是山东省首只大宗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向海而兴,临港而荣。
物流。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重要的物流载体——青岛港,这座天然深水良港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港,港口吞吐量世界第七,全球前20强船公司全部在这里登陆,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形成了远近洋航线兼备、干支线配套的全球性网络,被国务院明确定位为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发达的集疏运体系和立体广域交通网络,覆盖中国内陆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直通欧美各国,辐射整个环太平洋地区。港区充分发挥自身高效的口岸政策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创设政策平台、服务平台、空间平台,集聚发展船舶代理、货运代理、航运经纪企业,完善航运服务产业链,发展形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同时,本着资源整合、增值服务、服务一体化的理念,大力培育物流市场主体,构建以保税港区为重要节点、以港口腹地为依托、以东北亚地区为主体的区域化、国际化的物流链网体系,发展形成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汽车。2012年1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结束了山东长达18年没有汽车整车进口业务的历史。港区根据“总体规划、近远期结合、分期建设”的工作思路,秉承着“内外贸并存、进出口结合、一港两区多园”的发展模式,积极创新通关模式,新增“中韩客货班轮整车进口”业务,成为集滚装船、集装箱、客货班轮等3种运输模式于一体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聚力将口岸打造成东北亚地区独具特色的物流中心、交易中心、展示中心、服务中心。港区建成青保国际汽车城,拥有国内首家“互联网+汽车”模式的海淘车网,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和各类进口商品经由这里走向全国。同时,发挥汽车口岸的辐射带动作用,创新汽车业务发展新模式,探索把进口汽车产业链嫁接到功能区和经济合作区,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进口汽车15512辆,同比增长157%,成为仅次于天津的全国第二大平行车进口口岸。2016年,在全国进口汽车市场持续下滑的形势下,青岛汽车口岸实现逆势增长,1-10月份累计进口13945辆,进口额约7亿美元。截至目前,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累计注册汽车企业360余家,注册资本30多元,涵盖国际贸易、展示交易、物流运输、代理服务、改装检测、后市场服务等业务模式,汽车产业集聚效应凸显。11月25日,菏泽功能区进口汽车总部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规划用地87.2亩,建筑面积六万一千三百平方米。项目投入运营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5亿元。
商贸。积极培育国际竞争力强、带动性辐射能力大的内外贸大型龙头企业,形成若干大型跨国贸易企业为主导,中小贸易商云集,法律、审计、会计等专业服务业共同参与,商务商业融合发展的贸易产业链,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积极与海关、国检部门联合推出复制推广先行先试各项创新制度,配套建设了集展示、交易、贸易、物流、集散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进口商品总部基地,与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建设酒类和食品检测实验室等等,为商品进出口及检验检测提供了更多便利。2015年,与海尔集团签约联合建立山东省首家跨境电商大型公共服务平台及全省首家致力于大型B2B跨境电商产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日日顺电商平台、成功获批商务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并正式揭牌、开通跨境电商实质业务。2016年11月25日,在青岛香港中路原阳光百货店内,青岛保税港区进口商品QTV直购中心正式开门纳客,在全国首创了集线上、线下展示、一般贸易保税展示、跨境电商保税展示、电视购物、免税店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展示交易新模式,超市开业当日,营业额就超过了10万元。另外,与巴龙集团合作建设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万贸城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也计划于2017年1月份正式营业,主打休闲、洽谈、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新型购物模式,依托万贸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遍布世界的商品进货渠道,种类丰富的商品将能满足顾客对进口商品的一站式购物需求。
一区多园联动发展
港区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创造性地率先设立了功能区,创立了“一区多园、联动发展”的运营模式,按照“小窗口大辐射”的思路,省内省外同步推进、多点联动,探索资本运营,促使功能落地,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保税功能政策影响带动周边区域。这一做法获得国家部委充分肯定和认可,海关总署肯定此“有载体的复制推广”做法为“青岛模式”,拟在全国推广。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http://money.163.com/keywords/9/1/9f1352b1/1.html有条件地区发展http://money.163.com/keywords/5/3/5730533a53d15c55/1.html“飞地经济http://money.163.com/keywords/9/d/98de57307ecf6d4e/1.html”,鼓励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而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功能区联动发展战略,正契合了这一发展战略的要求。
一个支点,一个引擎。目前,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省内已经布局了8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都是一个支点,一个促进当地发展的强力引擎。6平方公里的潍坊(诸城)功能园区紧抓蓝黄战略机遇,成为中国东部连接国际与国内两大市场的特殊通道,其正在分期建设的保税物流中心,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5.46平方公里的德州(乐陵)功能园区将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与当地的区位优势、产业特色紧密衔接,形成辐射北京、天津、济南的中心物流枢纽……
双向推介,各取所需。为了促进功能区建设和当地经济更好发展,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会定期根据某一功能区招商需要及该功能区驻地政府意向,根据该功能区发展特色和主导产业举办功能区“双向推介会”,邀约并甄选青岛及各功能区当地符合条件的意向企业,前往功能区现场开展双向推介,参会企业各取所需、互通有无,促进了全省企业开展经贸合作,并实现良性互动。
墙内开花,墙外也香。港区在成功布局建设省内功能区的经验基础上,已在河北邯郸、石家庄等地设立起省外功能区,下一步,准备在内蒙古、新疆、陕西、成都、吉林等地设立类似经济合作区,并沿袭省内功能区双向推介会的做法,把全国甚至国外企业集聚到一个双向推介的大平台。
实践证明,辐射发展是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正确选择。港区无论把功能区布局到哪里,都给当地带来了港口辐射效应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些年,港区通过实施这一发展战略,不仅强化了内涵、拓展了发展空间,有效解决了土地等资源约束问题,还打破了行政功能分割,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无障碍流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