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尹为鉴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这进一步加速了青岛市蓝色经济建设的工作进程。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的诞生无疑为整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注入了全新的科研动力。自2015年6月正式运行以来,海洋国家实验室以重大科研任务汇聚创新力量,以先进科研条件夯实创新平台,以网络化布局组织协同创新,以优质科研服务提升创新效率,其正向着国际一流的海洋科学研究基地跨步发展。
整合资源推动协同创新
对青岛市而言,海洋国家实验室加速了我市蓝色人才及相关科研资源的汇聚。相较于过去科研资源分散闭塞的局面,海洋国家实验室以国家重大任务为牵引,以大科学平台与设施集群为依托,通过人员双聘制、知识产权共有等机制设计,汇聚整合相关学科优势力量,初步解决了创新资源重复、分散、封闭的问题。同时,实验室以共享后补助方式,建立起海洋科考船队、大型科研仪器装备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提高了财政投入效力。值得一提的是,海洋国家实验室周边已建设了400万平方米海洋专业孵化器,3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并配套设立海洋发展基金,有力推进蓝色人才的汇聚工作。
在科研资源实现整合统一的基础上,海洋国家实验室围绕“协同创新”的目标,确定了透明海洋与国防安全、蓝色生命与生物资源安全、海底过程与能源矿产安全、深海与极地极端环境、健康海洋与生态安全五大战略任务;明确了深海高端仪器、海洋工程装备、海底矿产、深蓝渔业、蓝色药库、海洋大数据、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八大产业突破方向;配套建设大型科研平台,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化一体的海洋科技创新链条。
事实上,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其始终坚持两个“服务”的原则,即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经济需求。在国家战略层面,海洋国家实验室先期启动实施了“透明海洋”计划,着力发展一批海洋观测核心技术与重点仪器设备,初步构建“两洋一海”(西太平洋-中国海-印度洋)综合立体观测系统。“透明海洋”计划的实施,将能实现重点海区环境信息透明化,提高海洋环境灾害及突发事件的预报预警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能力。而在经济需求层面,实验室与山东省科技厅共同设立“问海计划”专项,并自主研发了水下智能装备平台、水下及水面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及装备、海-空-地信息安全传输系统。此外,海洋国家实验室又打造了全球船舶智能航行中心、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蓝色药库、深蓝渔业工程装备联合实验室。可以说,海洋国家实验室在山东半岛乃至全国范围的蓝色经济发展中,正逐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立足世界海洋科技前沿
海洋实力是未来国家实力重要的衡量标准,全球性的海洋科技竞争局面也越发激烈。面向国际海洋科技发展趋势和竞争热点,海洋国家实验室聚焦深海极端环境与战略资源、海底过程与矿产资源开发、蓝色生命过程与生物资源利用等前沿方向,启动了重大战略研究项目,并在中印度洋海盆首次发现了大面积富稀土沉积物,在南黄海中部隆起的中-古生代海相地层中首获油气显示。同时,实验室发起的“透明南大洋”、“透明印度洋”和“海上丝路”等国际海洋大科学计划得到国际海洋界的积极响应,其正在实施的“万米深海行动计划”,更将推动我国深海研究进程,彰显海洋国家实验室在世界深海研究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海洋国家实验室也大力汇聚国内外高端人才,以进一步提升青岛市的蓝色经济优势。对标国际,实验室启动建立了海外科学家开放工作室,聘请海外顶尖学者担任首席科学家;同时,启动实施“鳌山人才”培养计划和引进计划,面向全球遴选一批领军科学家、卓越科学家、优秀青年学者和杰出工程师。据了解,在2015年度的“鳌山人才”培养计划中,首批17人入选了“卓越科学家”专项,16人入选“优秀青年学者专项”,并同步启动了“杰出工程师专项”。目前,海洋国家实验室已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达成协议,柔性引进20位一流科学家。
推进公共科研平台及大科学装置群建设,同样是实验室的重要工作。为此,海洋国家实验室创新海洋科考管理模式,统筹“蛟龙号”、“科学号”、“向阳红01号”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海洋科考装置与船舶,建立了国家级深远海大型科考船队与基础条件共享平台;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联合发起大洋钻探船建设计划,积极推动海底观测网、深海空间站等大科学设施建设;与山东省科学院、浪潮集团合作建设全球海洋科研领域最快的2000万亿次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此外,实验室又建成了国际认可的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支撑海洋创新药物研发,并完成海洋同位素与地质年代测试、海洋高端仪器设备研发、海上试验场等大型科研平台的建设规划。
大力推进公共科研平台
综合实力的提升,也逐步增强了海洋国家实验室的整体影响力。对于未来的发展方面,实验室将通过构建全球协同创新网络,主导发起国际海洋大科学计划,打造高端的国际学术峰会,努力提高海洋国家实验室的世界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构建全球协同创新网络方面,海洋国家实验室与国际著名涉海高校、科研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建立分布式全球协同创新网络,并启动与澳大利亚联邦工业研发组织等机构的合作,筹建国际南大洋研究中心。此外,实验室与俄罗斯希尔绍夫研究所共建了国际北极研究中心,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共建国际深海研究中心,与德国海姆霍兹系列海洋研究所共建深海仪器装备中德联合研究中心。
为了引领国际海洋科技前沿,实验室设立面向全球的“鳌山论坛”正逐步成为国际一流的学术峰会。2016年以来,海洋国家实验室先后召开了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极地海洋生态、智慧海洋、海洋大数据等主题的9次鳌山论坛,国内外专家千余人次参与研讨。9月19日主办的2016年CLIVAR开放科学大会,更有超过600名国际知名科学家来青参会,实验室在全球学术领域的影响力获得显著提升。
而在主导发起国际海洋大学计划方面,海洋国家实验室主导发起的2016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论坛于9月26日召开, 20个国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60余个涉海院所领导人参会。本次会议涵盖了世界顶级海洋科研机构和国内外知名涉海大学的负责人,被誉为全球海洋科技领域的“G20峰会”。随着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的产生,以及诸多有影响力会议的召开,海洋国家实验室以其极具特色的蓝色经济优势,正在全国逐步具备不可替代的地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