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青版财经小记者来到青岛铭史堂工匠艺术博物馆,参观柱础、掐丝珐琅器、砖雕、木雕、水烟壶等藏品,听馆长讲述传统历史文化知识。
小记者和崔馆长合影留念。
青版教育的老师在讲解阅读写作知识。
据悉,青岛铭史堂工匠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以柱础为核心,纵跨柱础起源到发展至今的整个历史演绎过程,对柱础的文化背景、功能作用、造型形式、雕刻纹样、制作工序和地域风格等做了详细的展示。
崔馆长向小记者介绍精美的藏品。
小记者观看柱础。
小记者认真观察柱础上的雕饰。
小记者积极回答问题。
博物馆的崔馆长向小记者介绍道:柱础是中国古建筑的构件之一。古代人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也能加强柱基的承压力。柱础有受力功能,兼具审美意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柱础随着朝代的变迁,衍生出多种形制和雕饰。
小记者观看山海经成对景泰蓝缸。
寻找山海经成对景泰蓝缸上的山海经里面的神兽。
小记者观看景泰蓝夔龙双耳抱月瓶。
馆藏的掐丝珐琅器、砖雕、木雕、水烟壶等藏品无论在材质还是装饰造型,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工匠的精湛技巧,特别是掐丝珐琅器,代表了中华工匠艺术的至高水平。崔馆长特别介绍了直径约120厘米的山海经成对景泰蓝缸。它们制作于清末民初,后流出海外。2019年,铭史堂工匠艺术博物馆于法国收购纳为馆藏。缸体配以四枚辅首衔环,满胎掐丝山海经纹饰,颜色靓丽,层次分明,缸体上可见隐于海水江崖山海异兽,精美的图案让小记者们惊叹不已。
小记者打着灯笼寻找“石猴”。
活动中,小记者还化身为“探险家”,在黑暗的“山洞”中借助手电筒和灯笼,寻找着未知的“宝藏”——石猴。小记者分成几个小组,仔细探查藏品,为了尽快找到宝藏,大家分片探查,最终发现了目标——躲在角落的石猴。
小记者采访崔馆长。
小记者采访崔馆长。
根据当天的参观内容,青版教育的老师讲解了阅读写作知识。小记者采访了崔馆长,参加活动的小记者也高兴地领到了社会实践证书。
青版教育的老师带领小记者进行了活动总结。
在活动总结环节,小记者纷纷表示:今天学习了与柱础、掐丝珐琅器、砖雕、木雕等艺术藏品相关的知识,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探宝的乐趣,度过了寒假中快乐而有意义的时光。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国瑾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