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闻知悟道:简明且深刻的古老智慧读本

《智无止境——〈道德经〉名句今悟》

《智无止境——〈孙子兵法〉名句今悟》

系列图书对传统文化的阐释和发展



敬人 著 青岛出版社出版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智慧底蕴,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的标识,支撑起中华民族强劲的脊梁,生生不息,孜孜以求,发展壮大,繁荣昌盛。

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经典论著夯筑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这是中华文明思想的摇篮、智慧的根源。《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孙子兵法》等,均为具有非凡价值的经世致用之学,包含了先哲对哲学、社会、政治、经济、人生、世界等的观照和思考,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揭示了人生与社会、战争与和平乃至宇宙时空运行的规律,对于修身、齐家、治国等都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不仅促进了当时思想的百家争鸣、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内容。

青岛出版社推出的敬人先生所著《智无止境——〈道德经〉名句今悟》《智无止境——〈孙子兵法〉名句今悟》系列图书,就是一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创造性转化的作品。

所谓“名句”,即“其理深刻,其意简明,其文优美”的句子。由此可见,作者为文之初,就是讲究实用——深刻的道理为人所用,通晓——简明的意蕴为人所懂,畅心——优美的语言为人所爱。“摘其要而言其理,着重从做人、做事、管理乃至治世的角度选取”,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时代感。所谓“今悟”,即对原典进行“以实践为前导、以体验为注脚、‘知行合一’式的个性化解读”,不拘泥于概念的究酌,“更注重观古思今、学以致用,字里行间体现了实践者的思辨与真知”,使得古圣先哲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在当下衍生出了新的含义,在利人、利世的基础上更加可读、可懂、可用,具有更加灵活的操作空间,因而也就能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于久经世事的老年读者,还是阅历渐丰的中年读者,以及风华正茂的青年读者来说,《智无止境》系列图书都是学习和参悟先秦诸子优秀典籍和思想智慧的简明又不失深刻的“知音”读本。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分析:

以素朴语言和辩证思维阐释思想智慧

元代 赵孟頫 小楷《道德经》

无论是《道德经》还是《孙子兵法》,都蕴含着奥博的思想、渊深的智慧,这是先哲对宇宙时空的思考,对生命哲理的思辨,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对家国利益的思虑,在千年传承中,其内涵愈加丰富,愈加鲜明,也愈加具有时代意义。但是,随着年轮的积聚,尤其是语言的变化、世俗风情的变迁,许多思想的表述在当今看来已是深奥晦涩,难以明了其本源意味了。基于这个原因,敬人先生以素朴语言和辩证思维阐述了其深层次内蕴,让读者可读、可懂、可用。

《道德经》中“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思想历来众说纷纭,敬人先生认为“‘无为’既不是消极回避、无所作为,也不是胡作非为、肆意妄为,而是道法自然、顺势而为”,“只有秉持无为的理念,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可以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长治久安之目的”。敬人先生在否定了对“无为”作表面化的肤浅理解的同时,指出了“无为”思想的精髓,强调了“无为”的重要性。“为”与“无为”是辩证的双方,“无不治”则是目标指向。这个目标指向的更高境界就是“成其大”,而能“成其大”的先决条件是“以其终不自为大”。对此,敬人先生阐述道:“谦卑而不自卑,自信而不自大,这是有涵养、有底蕴的为人处世方式。伟大与渺小、非凡与平凡只差一步,完全在于自我把握,在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品格修炼。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就是伟大的开始。”“自为大”和“成其大”是意义相对的概念,而“不自为大”又是“成其大”的先决条件,其中关键的是对“大”的理解,既不是一味地否定,也不是一味地肯定,而是辩证地认识其内在含义,只有把握好度,适可而止,才能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才能“成其大”。这是我们要践行的方法论。

此外,针对原典中的虚实、曲直、静动、安危、奇正、攻守等包含朴素的辩证法和方法论的命题,敬人先生结合当代的社会现实和实践,也作了深入发掘和述说,便利读者的理解和应用。

以新颖视角和丰富实践延展原典精义

先秦诸子孕育了丰厚而深邃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演进,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对诸子思想的理解自然也会不同。敬人先生联系实际,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以新颖的视角对这些思想作出新的阐释和延展,让人们更加容易、更加灵活地理解和应用,使其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道德经》和《孙子兵法》都讲到了对战争的认识,指出了战争的危害,对战争均持反对态度。在对战争作出指摘的同时,又在不得已而战的情况下,对战争作了高屋建瓴的筹谋,要战就要“必胜”“速胜”“全胜”,而要取得胜利需要很多条件,“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敬人先生认为这里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凡事都要力争出奇,做到极致。对于形势发展要有洞察力,有先见之明;对于行动策划要匠心独运,惟精惟一;对于方案实施要精心组织,一丝不苟。唯此,才会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才能获得奇胜、大胜甚至全胜。”取胜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要求“军无百疾”,敬人先生说:“健康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乃至人类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特别是当瘟疫袭来,当恶疾蔓延,当生活失序……随着人类对自然更多地认知和保护,对科技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对生命更加地敬畏和关爱,人类健康之树越发生机勃勃、繁茂常青。”敬人先生根据人们所处时代和世事,拿正在发生的时疫为例,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这个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词汇,平时对人们来说可能并不觉得如何重要,但当处于危境、历过危难之后就知道它的重要性了。对普通人如此,对军人如此,对任何人都是如此。健康,并不因为人们的身份地位、时代地理而显出不同的层级。在这方面,众生是平等的。

敬人先生突破传统,从新的角度切入命题,理论系于实践,分析基于现实,判断利于施用,化繁为简,融汇古今,对先哲思想作了创造性的发挥和延展。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和判断就不会相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刻本《十一家注孙子》

以深入思考和务实剖析探究人生命题

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抑或是军事、艺术,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等即开始了对人本身的思考和探讨。先秦诸子理论,除了表达对个人、自然、社会等的看法外,大多包含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在格物致知的基础上,具有经世致用的意义。敬人先生从这个角度出发,贯通古今,阐思述理,探究人生命题,指陈处世方式。

人处于世,往往患得患失,把得失荣辱看得过重。对此,《道德经》言“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倡导“致虚极,守静笃”。敬人先生分析道,这是“得失心、名利心、自尊心过重的反应”,应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不欲以静”,“致虚守静是无知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也是探求世间万物本质的有效方法。水静能鉴物,水面平静了,可以映照出万千事物的真实影像。人静能养心,心神宁静了,可以更好地求知、观世、悟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人生的失败,往往来自自我设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暗淡的人生时光里,只有不怕艰辛和磨难,耐得寂寞,葆得初心,敢于突破,勇于奋争,才能最终冲决这黑暗,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内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以审美指向和形象辨决开掘原典正能量

无论何种经典,总是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如何取其精华,开掘其含蕴的正能量为我所用,就成为当今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弘扬时首先要做的重要工作。敬人先生以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见底,加之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剖析、对原典奥义的形象辨决,开掘先哲思想中的美、善、仁、德等正能量以利益众人,方便人们在具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择用。

《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关于“美”“恶”“善”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理解。这不仅是词汇意义的演变,更是社会观念的变更。敬人先生认为:“崇美向善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并已形成了审视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标准。江河湖海、高山、丘陵、平原等绮丽壮观的地理景致是美;春、夏、秋、冬绚丽多彩的四季更替是美;亭、台、楼、阁、宫、殿、廊、榭等典雅古朴的传统建筑是美;琴、棋、书、画、诗、花、酒、茶等意境悠然的人生雅趣是美。但绝不可忽视人类怦怦跳动着的心灵之美。有爱心,能包容,多真诚,再丑亦美;无爱心,不厚道,少诚信,再美亦丑。”敬人先生结合实例,大到江河湖海,小到亭台楼阁,广到山川平原,细到人心诚明,以现代意义上的“美”“丑”“善”“恶”来譬喻论断,不仅具体而微地阐释了这些概念的内涵,更让人们形象地领略到了其中含蕴的丰赡的正能量,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成就大写的人。

以历史洞见和哲学思辨追寻客观规律

自然与社会,战争与和平,国家与世界等,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在和平和谐的环境里,人们才能正常地学习工作、执政从商,社会也才能稳定有序、高歌猛进,国家也才能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敬人先生在古圣先哲们的论断基础上,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洞见和哲学思辨,追寻和揭示其中的客观规律,助力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无论是《道德经》还是《孙子兵法》,其中的一些概念包孕了治学、治军、治国、治世的深刻内涵,揭示了自然变化的规律、社会演进的规律、战争博弈的规律、世界发展的规律,乃至宇宙运行的规律。《道德经》说“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敬人先生阐述道:“古人极为推崇‘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道德经》提出‘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其意义显然大大超出了留传后世、受人景仰的‘人生三不朽’。老子倡导用美好的话语赢得人,用美好的行为影响人。于今之意义就是传播美德风尚,推行爱心善举,营造和谐气氛。” 上述命题揭示的人生、社会和国家良性发展的规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要义诸如“民主”“文明”“和谐”“自由”“诚信”“友善”是有相通之处的,这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要义。当下,讲好中国故事,用好中国智慧,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当是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担当。

《智无止境》系列图书的出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进行创造性转化作出了可贵的尝试,对深入开掘中华文明原典奥义,广泛借鉴古圣先哲思想智慧,灵活掌握人生社会运转规律,丰富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实践,构建人类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