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给土壤“查体” 让土地吃上“定制营养餐”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保持土壤生命力,提高土壤生产力,维护土壤健康,是决定农作物长势和收成好坏的关键因素。护地、养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在莱西市怡禾家庭农场,几台大型农机分工合作,翻抛机骑在热气腾腾的堆肥条垛上跑了2个来回,铲车把堆成“小山”似的有机肥铲入拖拉机,农场负责人王志涛驾驶运往基地大棚。撒肥、复平,王志涛看着满棚黑黝黝的有机肥说道:“原来我总是按传统习惯用化肥,农田土质下降甚至出现了板结。前年开始,农技中心给基地土壤取样做化验,专家根据测土结果一项项分析,地里缺什么,就让我补什么,需要多少就补多少,然后开出了‘定制营养餐’。我根据专家建议全部用有机肥做基肥,增施少量生物复合肥,化肥用量一年比一年少。自从用了有机肥,地里好几年见不到的蚯蚓,今年随处可见。”

莱西市怡禾家庭农场中正在撒肥料

王志涛地里撒得黑乎乎的肥料,都是用牛粪+秸秆+菌渣添加微生物菌剂经高温发酵堆制的。有机肥还田,不仅可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使板结的土壤变得疏松,还推动了农药化肥减量,起到了耕地地力与蔬菜品质双提升的效果。为此,王志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怡禾家庭农场种了100亩蓝莓,200亩阳光玫瑰,每亩节省化肥成本50-60元左右。这几年采用保护性耕作,用的都是有机肥,耕地得到修复,土壤越来越肥沃。种出的蓝莓、葡萄品质好,口感好,深受上海客户青睐。蓝莓、阳光玫瑰葡萄销往上海各大超市,能卖到60-100元/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近年来,青岛市以耕地地力提升、绿色种养循环、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大批项目为抓手,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助推农业绿色发展。为做好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监管,2021年全市优化布设了600个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点位,对土壤重金属、基本理化性质及农产品质量17项指标开展协同监测,实现了县域全覆盖。为农田土壤“查体”,构建起完善的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业务和技术体系,基本掌握了全市范围及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环境总体质量状况、潜在风险和变化趋势,切实提高了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为推进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胡利颖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