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城市更新 | 青岛向智能建造新赛道迈进

智能建造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工程建造全过程全要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建造方式。发展智能建造,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更是青岛迈向高品质宜居宜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有的题中之义。

用“智慧”保护老建筑            

面对拥有百余年历史的老建筑保护修缮,需要建筑工人的“绣花”功夫,更需要“智慧”的手段与应用。在青岛市的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现场可以看到,倾斜航空摄影、激光点云扫描等新智能化机器在技术人员的手中熟练地操纵。

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三维管理系统。

“我们采用倾斜航空摄影、激光点云扫描等技术对28平方公里历史城区和其中近2000处保护建筑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并对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在此基础上,依托GIS、实景三维、BIM等技术搭建历史城区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基础数据资料集成化、数字化管理,切实提高保护传承工作智慧化水平,为日常工作开展提供信息平台支撑。”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其中,BIM是指建筑信息模型,利用这项技术,可将项目的施工环境、项目现场的排布、施工中采用的材料和工艺、成本支出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模拟,从而简化流程并减少浪费,在提高施工能源效率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历史建筑的智慧化监管水平,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实行实时监测预警,通过采用物联网、智能传感器、视频监测等技术,实现对建筑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实时监测。

在青岛四方路片区改造中,以古建筑修缮见长的德才股份充分发挥着其优势。德才股份作为山东省首家国内A股主板上市的建筑业企业,坚持狠抓数字改革,致力打造“智慧德才”,逐步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务深度融合。不仅多次中标关键地段、关键项目,还在行业内树立了青岛标杆。

青岛四方路更新效果合成图。

智能建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建筑施工上下游的全产业链体系。

“通过应用BIM和三维扫描等数字化技术,我们实现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数字化EPC项目管理,从而确保历史建筑‘修旧如故’。去我们再智能建造领域以‘BIM+VR+AR’的全数字化设计模式贯穿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过程,不仅能在设计阶段带来实景感受,更为模块化装配式施工、机器人施工提供了可能。”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古建公司总经理汲庆玉在采访中表示。

用“智能”建造一座城市          

城市更新离不开建筑工人的辛勤劳作,更离不开智能建造的应用。城市更新一方面意味着将城市更便捷、更宜居,但另一方面,施工阶段的粉尘、噪音必然会给周围的居民、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该如何有效减少这些影响呢?

青岛在智能建造的新赛道里给出了答案。于10月25日实现主线桥通车的海银立交项目为青岛市政项目建设中首次利用大跨度可闭合防尘天幕系统的工程,该工程施工现场实现全覆盖,最容易产生扬尘的土方开挖过程就在天幕系统下封闭作业。“这样一来能够减少施工对周边交通影响,降低环境污染,实现智能建造与高质量发展任务相契合。”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海尔路-银川路立交桥。

青岛市智能建造发展也有迹可循。2021年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就发布了《推动智能建造三年行动计划》。今年6月份,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了青岛市“智能建造”试点(第一批)名单,确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项目”等23个项目入选青岛市数字化项目试点;“山东泰讯装配式工厂智能化建设项目”等11个项目入选智能化工厂试点;“绿建云平台”等6个项目入选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试点。

对于青岛而言,以科技创新为蓝本,实现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正是智能建造试点的核心任务之一。眼下,唐河路-安顺利工程、跨海大桥二期、海尔路-银川路等项目正在加速建设阶段……据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显示,截至11月,青岛市共有99个项目申报A级及A级以上智慧化工地,其中申报AAA级智慧化工地16个,申报AA级智慧化工地45个,申报A级智慧化工地38个。目前已有55个项目通过青岛市智慧化工地过程评价。

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工程。

智能化的手段不断延伸,一座城市每天都“悄然”发生着变化。未来,在整个行业的创新加持下,青岛的城市建设将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用“双碳”链接高质量          

近年来,建筑业面临生产效率低、事故率高、劳动力短缺及成本逐年上升的压力。而智能建造作为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和新引擎,将有利于推进建筑业的改造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目前贯穿了从设计到预装再到施工的全过程,实现行业的全要素数字化管控,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意义重大。以行业龙头——设计为例,其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占据60%-70%,技术含量最高,但也会因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造成‘错、漏、碰、缺’,而BIM的基本思想即在一个专业的平台上做设计,可以让参建人员了解工程该怎么建,从而提高效率,减少误差,达到更节能、更智能化、更具创新性。”青岛市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教授邓庆尧说。“智能建造是建筑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例如在历史建筑保护更新方面,HIM系统的应用,对历史建筑信息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建模、考证、信息材料维护等,能够有效减少人工、成本、周期,达到‘双碳’目标,而今,青岛正在加快推进智能建造示范基地建设,尤其与智能产业的融合,从而真正实现建设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于爽

责任编辑:臧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