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战疫中的记者节 四位青岛广电人的一天

2022年11月8日,是第23个中国记者日。最近,青岛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多个区鼓励居家办公。在突发的疫情面前,广电人们没有停下脚步,他们或在现场、或在幕后,忙碌在新闻战线上。在这个属于新闻工作者的节日,来自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中心民生新闻部的四位“广电人”,度过了一个普通又不寻常的记者节。

丁劼(节目制片人):今年记者节的最大感受是,压力很大

我2012年入职,今年是我的第11个记者节。

我从去年年底开始担任制片人,最重要的任务是每天早上给记者们分发选题。今天我上班很早,七点半到办公室,比往常要早一个多小时——因为最近有很多重要的防疫报道,需要记者早一点出门。

早上派了十几个选题,有五六个是关于疫情的。而且,前一天我们的另外一位制片人家里有次密接、需要居家,派题工作就全部交给我了。

之前,我也会跑现场;但是这两天,我守在办公室里,完全做制片人的工作。记者在采访中遇到困难,要打电话给我,我得给他们一些指导,帮他们把这个障碍跨越过去。

中午,食堂也像从前一样,搞了一年一度的“美食节”,给我们分了蛋糕。下午,节目组一起拍了形象照做纪念。不过,过节的气氛不如往年。一是因为疫情情况特殊,选题和报道的难度大了很多。二是我个人身份的转变。之前只是一个记者,每天的工作就是完成领导给的选题;做制片人之后,要想很多的选题分配给大家,对我来说有点难度。三是我们整个电视台都在转型。原来只做“大屏”上的电视节目,每天的时间很充裕,现在我们还得做“小屏”,在视频号和抖音上发短视频。每天我要催记者们额外拿手机拍一些适合小屏的素材,实时回传。所以,今年记者节的最大感受是,压力很大。

希望明年的记者节,我在这个岗位上可以少一点焦虑,更希望自己能在做好制片人的同时,不放弃一线和现场。我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如果一直在幕后坐着,我会很焦虑。有很多东西,是你不出去就体会不到的。

夏洪垚(视频记者):我是党员,希望做一名真正的人民记者

我2022年入职,今年是我的第1个记者节。

最近我做的是一系列vlog形式的防疫宣传报道,领导会提前一天通知我下一次拍摄的选题。今天早上,我去了汽车总站和地铁站,了解车站的客流量、消杀情况;明天的计划是去拍外卖小哥的一天。最累的是前一天——凌晨四点半,我去了一个核酸亭,拍摄核酸检测的实况。

前几年,我只能看在媒体工作的学长学姐过记者节;今年,终于轮到我了,感觉很兴奋。

我是青岛人,今年刚刚本科毕业,七月份通过校园招聘来电视台实习,八月正式入职。虽然学的是新媒体,但是学校的老师大部分是新闻专业出身,我接触过的案例,也大部分是传统媒体的新产品。所以,当记者是我最想做的事。

学生时代的我对“做新闻”的理解很简单——采与编,写文字和剪视频。但现在,拍摄、采访、写稿、剪辑,所有技能都需要掌握,要当个全媒体人才。最近在拍的vlog,也是一直在做摄像的我,第一次做的出镜报道尝试。

对于未来的每一个记者节,我的展望很简单,就是努力做一个好记者。我是党员,所以我也希望做一个真正的人民记者。

孙佳音(短视频记者):剪辑今年记者节宣传片时,已经开始构思怎样拍

我2020年入职,今年是我的第3个记者节。

今天刚上班,我就接到了一个任务:给我们节目的视频号拍一个记者节的宣传片。我有点惊讶,从来没有想到这个任务会交给我,用了一整个上午构思拍摄方案。下午,我找记者同事们拍摄,拍到两点半左右,然后一直在剪辑,视频在晚上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我是前年下半年入职的,但直到今年10月,我一直在做电视节目。改做短视频是一件挺巧的事。今年下半年,部门做短视频越来越多,人手有些紧张。我手里正好有一些摄像设备,也有拍短视频的想法,所以就从“大屏”转到“小屏”来。

短视频的拍摄和发送都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播出时间,所以我的工作时间不是很固定,早起和熬夜是常有的。上个月我刚开始做短视频的时候,好几天在机房里待到十二点多;昨天早上去跟拍一组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凌晨四点多就去了。

记者节的视频,我找了四位同事当演员,各自带着摄像、编辑、后期、主播的身份拍一些小场景,剪在一起总共一分半钟长。因为准备不太充分,现在觉得这个视频不够精致,有点遗憾。

在剪辑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构思,明年该怎样拍这个视频。如果还是我来做,那我觉得会做得更好。

冯美雪(出镜记者、主持人):工作上是平凡的一天,但我感觉到被重视

我2022年入职,今年是我的第1个记者节。

早晨八点四十上班,我采访了一位心理咨询师和一位健身教练,请他们为居家隔离的市民提一些增进身心健康的建议。做完这个选题,我也要简单准备一下明天的任务——凌晨四点,我要去一家农贸市场,拍摄疫情期间的蔬菜供应。为了确保青岛市民在疫情期间能吃上新鲜蔬菜,保供的工作人员特别辛苦,半夜就开始工作了。

我是学播音的,大三时看到了青岛电视台主持人大赛的报名通知,很幸运地进了决赛。给我的奖励,是为期一年的实习机会。今年本科毕业,我也完成了实习,“顺其自然”地入了职。实习期里,我“蹭”了一个记者节,今年我对“记者节”有了更强烈的实感。

从工作上看,今天是非常平凡的一天。但是,我感觉到我和我的工作被别人重视了。我看到有同事在朋友圈里发表,“这是我过的第十八个记者节”,也有的人像我一样过的是“第一个记者节”。就像教师节一样,小时候觉得教师节是“属于老师的节日”;今天我也有一种感受,记者节是“属于我的节日”,很自豪。另一方面,食堂这两天推出了一些新花样,饭变好吃了。今天给我们发了蛋糕,办了一个抽奖活动,虽然我和大部分同事都只抽中了参与奖——一根棒棒糖,但这也是一个小小的仪式感。

我记得去年过节的氛围浓厚一点,我们策划了好多“拍自己”的短视频;但今年情况特殊,我和同事们更多地奔赴在防疫宣传的点位上。希望下一个记者节没有疫情,有更多的时间留给我们自己。

作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   王小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