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起,万物收,丰盈的欢愉遍及秋天的四野。9月29日上午,青岛市农技中心在平度举办全市玉米大豆新品种新技术暨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组织全市农技推广系统、高校院所的有关领导专家以及种子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代表,观摩玉米新品种展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田以及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零距离探寻农业增产增收的“科技密码”。
青岛市玉米大豆新品种新技术暨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展示观摩会现场
新品种展示评价,把“尖子生”选出来
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评价是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促进种业创新成果转化、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青岛信宜佳种业有限公司的示范田里,青岛市农技中心种子部负责人王海龙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情况:“我们在这个基地共安排了53个玉米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受前期降雨偏多、后期台风等不利因素影响,一些品种发生叶斑病和不同程度倒伏情况,但也有些品种脱颖而出,表现非常好,有的品种已经连续试验示范2-3年,表现出较好的高产稳产、广适多抗特性,为青岛市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观摩玉米新品种
据了解,青岛市农技中心组织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评价已有20多个年头,全市目前主推的优良品种都在这个舞台上“同台竞技”过。2022年市农技中心在全市共安排玉米新品种展示评价试验点6处,展示评价玉米新品种101个,按照统一展示评价方案、统一供应试验用种、统一调查评价标准等要求,筛选推广优良玉米品种,不断巩固农业稳产增收的良种基因。
观摩玉米新品种
新品种配新技术,把“新模式”创出来
2022年,国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破解耕地资源制约,实现“稳粮扩豆”的主要途径。今年是青岛市规模化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一年,市农技中心在全市77家规模化种植基地上实施了4种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试验示范2万余亩,积极探索筛选适合青岛地区的大豆玉米栽培模式和品种。
观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
“适合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株高在55~100厘米之间,单株有效结荚数达到清种的50%,单株粒数达到50粒,单株克数达10克以上。株型要求收敛、直立,叶型最好是中小型叶片,有利于通风透光。同时要求底荚高度高于10厘米、茎秆粗壮抗倒伏。”在青岛青农种子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示范田里,市农技中心农艺师赵立波向记者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情况。
观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
而对于带状复合种植中玉米的选种,青岛市农技中心种子部负责人王海龙说:“带状复合种植比较密集,所以要选择株型紧凑的品种,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另外还要抗病、抗倒、广适,产量能达到中高产以上的水平。满足这些要素的玉米品种比较适合大豆玉米带状种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区
好品种配套好技术,方能实现“大豆摇铃千里金,满地尽是黄金甲”的丰收盛景。“为承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2万亩任务,我们设置了不同行比、不同密度的专项试验,以此筛选出最适合农事操作、达到产量要求、能大范围推广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市农技中心农艺师王海霞向记者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试验情况。
与会人员观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
技术协作攻关,把产能效益提上来
“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是粮食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革,采用此项技术模式,施肥浇水只需加入肥料、打开阀门就可以,与常规水肥管理方式相比,小麦玉米周年亩均可增产10%以上,水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0%和10%以上,周年省工2~3个,周年亩均增收200元以上。”“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追施生物菌肥对玉米生长、产量和土壤改良都产生正向影响,为持续提升粮食产能开辟了新途径。” 在青农种子产销专业合作社技术攻关田里,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孙旭亮和山东省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姜雯分别向与会者介绍了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新技术新模式。
与会人员观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新技术试验区
2022年,青岛市农技中心以实施农技推广“四季行动”为抓手,创新“互联网+”农技服务,线上线下齐发力,转作风提效能,落实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加强灾害风险技术应对,在全市打造粮油绿色高质高效40个千亩方、10个万亩片,打造“超吨半粮田”小麦高产攻关创出单产823.2公斤青岛历史纪录。目前,全市在田作物长势良好,谷穗饱满,丰收在望。
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观摩会现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胡利颖 通讯员 赵立波 王海霞 丁厚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