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晚,山东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以下简称省残运会)在日照落下帷幕,青岛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以172.5枚金牌、308.5枚奖牌、1995分包揽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三项第一,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济南代表团和济宁代表团以97枚金牌91枚金牌分列金牌榜第二名和第三名。
闭幕式现场
本届省残运会,青岛市共派出262人组成代表团,其中205名运动员参与11个竞技项目和3个群众性项目的角逐。各条战线高歌猛进、各大赛场捷报频传,青岛运动员全力出击,共同捍卫青岛残疾人竞技体育的省内“龙头”地位,特别是跆拳道、自行车等提前比赛项目强势出击,并以92.5金42银29铜的优异成绩进入主赛期,为青岛市代表团最终取得省残运会金牌榜第一奠定了坚实基础,起到了“压舱石”的关键作用。
颁奖仪式
据了解,青岛代表团自组建以来,始终坚持把“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作为思想的引领,通过开展“牢记使命 顽强拼搏 用奖牌让全世界看到很棒的我们”宣讲活动,请崔玉涛、汪之栋等中国残奥冰球队队员讲述中国残奥冰球队的故事,重温他们牢记使命、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为祖国赢得荣誉的历程,以及在总结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的经历,在每一个代表团成员心中埋下“北京冬奥精神”的种子,牢固树立荣誉意识,在赛场、训练场、日常管理、精神文明等方面都焕发出蓬勃的力量,形成了团结、凝聚、向上、自强、进取的良好氛围,奏响了“参赛出彩”的雄壮乐章。
颁奖仪式
省残运会既是残疾人运动员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展示自我的竞技场,更是各地市展示软实力的舞台。为充分展示青岛市残疾人体育实力,青岛市瞄准残疾人竞技体育在全省“当龙头、作表率”的目标,组织专家教练组对全省体育形势进行科学分析,找出青岛市残疾人体育在全省范围内存在的问题,根据省残运会项目设立及竞赛规程合理布局参赛项目,科学制定训练计划,认真制定“一人一策”参赛方案。
颁奖仪式
本届省残运动会的舞台上,共有来自全省16市和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17个代表队参赛,1500余名残疾人运动员在17个大项700余个小项上展开激烈角逐。青岛市残疾人运动员不断突破自我,用行动和汗水诠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努力实现“每分必夺,每金必争”。“明星”运动员不骄不躁,虽然取得过国际大赛的奖牌,但是面对省残运会,“明星”运动员们抛弃原有光环,从零开始,刻苦训练,完美诠释竞技体育魅力,展现大将风采,为新入队运动员做出表率。东京残奥会自行车项目银牌获得者吴国庆一举摘得4.5金;轮椅羽毛球项目银牌获得者徐婷婷转项轮椅网球项目斩获2金;跆拳道项目铜牌获得者李羽洁转项田径项目收获3金。青岛市残疾人优秀运动员坚持“以赛代练”,训练中不断攀登,逐步提升技战术水平;赛场上严阵以待,全力出击,稳扎稳打,发挥稳定。听障奥运会标枪项目金牌获得者辛顺收获省残运会2金3银的同时,其带训的运动员获得1金2银的好成绩;游泳运动员张蒙在手部受伤的情况下依旧持续发力,一举斩获5金2银。青岛市年轻残疾人运动员传承敢打敢拼的锐气,刻苦训练,全力出击,展示青岛市运动小将风采。14岁聋人运动员石文丽首次参赛即获得3枚金牌,成为田径场上的一匹黑马;自行车项目盲人运动员高宝山入队不足半年即收获3金1银1铜。
青岛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宋宗涛表示,青岛代表团在本届省残运会上展现了良好的体育风采和精神面貌,出色完成了勇当“龙头”的任务,这是市残联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助力协作的结果。今后,青岛将在体制机制建设、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着眼未来,在人才发掘和培育方面下足“功夫”,加大后备力量的储备和输送,让年轻队员获得大赛上展现自我的机会;继续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争取让更多国家级、省级运动项目落户青岛,不断壮大青岛体育发展的实力,助推青岛残疾人体育事业再上新高度。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