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校企协同创新人才研讨会成功举办

8月30日下午,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校企协同创新人才研讨会在山东路创业总部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以“人工智能创新篇 校企合作育英才 ”为主题,共有40余位驻青高校代表、职业院校代表以及人工智能企业代表们参与线下会议并展开分享、交流与探讨,线上会议达到了近5000人同步观看。

8月30日下午,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校企协同创新人才研讨会在山东路创业总部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旨在以会为媒,搭建一个政产学协互动交流的平台,深入推动驻青高校、职业院校与人工智能企业间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院校教育创新变革,培养人工智能全方位多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实现人才产需无缝对接。

山东省政府参事、青岛市中华职教社主任方漪对本次校企研讨会的举办给与了高度肯定与祝贺,他认为人工智能是当前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也是竞争焦点,这次会议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对于院校人才培养、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既是⼀件大事,更是⼀件喜事,标志着人工智能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在推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必将对青岛市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同时,他也对于未来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几点要求,希望人工智能产业和职业院校通力合作,也希望下一步青岛市中华职教社和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继续为校企牵线搭桥,积极营造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真正实现校企合作育英才,为行业企业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为青岛市人工智能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应用场景丰富、前景广阔。中共青岛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宋立清在致辞中认为,本次研讨会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贯彻落实《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有关要求,推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集聚高地,进一步发挥青岛中华职教社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产需无缝对接,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

活动现场,进行了“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人工智能作为青岛市2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是政府主抓的产业方向,旨在加快数字青岛建设和实现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场景应用,才会发挥更大效能和头雁引领作用。为更好地培养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工智能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真正实现人才产需无缝对接,推动数字青岛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联盟”应运而生,特此成立“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

活动现场,青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青岛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与北京民用联合航空有限公司和山东建大出国留学服务有限公司分别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本次签约意味着“校企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形成,真正实现产学研的互融共生。

签约仪式现场

签约仪式现场

签约仪式现场

此次研讨会,还邀请了青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以及青岛电子学校三家院校代表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商汤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代表上台为大家做主题分享。

在圆桌对话环节,青岛市中华职业教育社校企合作专委会秘书长颜廷举同市侨联副主席、青岛科技大学教授王家林,青岛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高鹏翔以及百度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总监赵相缅就目前职业教育现状、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以及产学研如何协作助推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等相关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与会代表们在现场热烈交谈

对接洽谈环节,与会各位代表们分别从产、学、研等角度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建议或者诉求,探讨氛围浓厚。其中既有智能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及产学合作状况的探索交流,也有人工智能企业就产业人才需求痛点难点剖析,还有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和相关服务对接沟通。

本次研讨会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助燃剂,为青岛市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多样化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为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多链合一加速度,更快更强地助力数字青岛和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建设。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崔现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